茶生水之畔,山之颠,坡之阳,壤之饶,常年雾气遮绕,烟岚窈窕,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清明时节,采其嫩叶,或如雀舌,或像尖枪。机揉手搓,炭烘火烤,所制之茶,若银针,似毫勾,条索紧细,色泽润绿。“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茶乃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非每人知晓,但是若置身青山绿水、雕梁画栋之间,啜上一口苦中有香、香中有爽的茶汁,似乎也能无师自通地感受到茶之文化的精髓。芳菲三月,来到郊外,眼前又见茶树枝头泛出新绿。蓦然抬头,依稀兀现陆羽端坐檐下,旁边的红泥炭炉之上,深褐色的陶壶冒着白色的热气,淡淡的清香氤氲开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流于现世,如今成了风靡世界的21世纪饮料大王。千年以前,一位早年出家后来还俗的和尚――陆羽,写下《茶经》之后,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中国附近的各个民族,也都学习传播了这个风尚,以至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即使《王褒僮约》所载的饮茶、卖茶的境况来看,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经相当发达,可谓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悉,现有50余个国家植茶。历经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中国茶叶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我们的面前。
国人不仅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而且重视新创名茶的开发培植,因此各类名茶已有数百品种之多。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茶叶多达6000多个品种,能够呼出其名的也在千种之上。若按制作方式分类,则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若按商品分类,则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在此简述几个主要品种,以飨诸位: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碧螺峰,产于河南车云山的信阳毛尖,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产于安徽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歙县的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祁门的祁门红茶,产于贵州都匀的都匀毛尖,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产于福建崇安的武夷岩茶,产于江西庐山的庐山云雾,产于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等等。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让我更了解了茶道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以前只觉得喝茶很休闲,现在才知道它蕴含着这么多博大精深的哲理,确实令人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得很有道理啊。茶道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生活的艺术。在快节奏生活中,它让我们学会了享受宁静和内心的平和,慢慢品味一杯茶带来的滋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同意作者的说法!学茶道真是太棒了,不仅能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回片刻的宁静,还能陶冶情操、提升我的审美情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是好饮品,但我觉得茶道多少有些过于仪式化了,感觉很累赘,不如直接喝一杯茶更爽快!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的那些茶器的材料和造型确实很有艺术感,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我觉得学习茶道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追求这种高度的仪式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认为喝茶最好的状态是自然放松,不用那么拘谨。茶道里的种种规矩和礼仪反而让人觉得压力很大,不如简单地享受一杯好茶更自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很了解茶道,但我觉得作者对它的阐述还是比较深入的。让我对这种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有机会也想多学习学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认同!茶道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更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喧嚣和挑战,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茶道一直保持着好奇之心,但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寓教于乐的,不应该过于注重规则和等级划分。 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这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茶道的乐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文章写得有些枯燥乏味,没有很吸引我的地方。或许可以用更生动的故事或案例来展示茶道的魅力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只侧重于理论层面,缺乏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建议。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茶艺活动和学习方法,会更加实用和有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在闲暇之余品一杯茶,感受它的香醇和清雅。但我认为喝茶只需要放松心情、享受当下,不必过于追求仪式感和功利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文章最后观点深有共鸣!的确,茶道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我们学会了知足常乐、珍惜当下,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茶文化需要时间和耐心积累,但我希望能像文章里所述那样,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它的美感和智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作者对茶道的理解很透彻,能够将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的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对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在追求内心世界的宁静,或许这就是茶道给予我的启示吧。品茶之余,可以静思冥想,让自己更接近真善美。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很有深度,让人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茶道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去慢慢体会和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