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中国茶道形成了四大流派。贵族茶道源于“茶之质”,以炫耀财富为目的;雅致茶道源于“茶之韵”,以欣赏艺术为目的;禅茶道源于“茶之德”,以静思悟道为目的;世俗茶道源于“茶之味”,以享受生活为目的。
禅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之义,利于林木栽培。“茶德”催生了禅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培育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和茶道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茶道基本属于禅茶道,源于中国,但比中国更胜一筹。
明代乐纯《学庵清诗》将居士的“清课”列为“焚香、泡茶、修静、求僧、礼佛、修禅、讲经、行佛事、译经、忏悔、放生……”,而“泡茶”排在第二位,在“礼佛”和“修禅”之前,足以证明“茶佛一体”的说法千真万确。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晋书·艺传》记载,敦煌人山道开不怕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之药有松、肉桂、蜜之香气,所饮之茶唯苏。
这是僧人饮茶最早的官方记载。山道开生活在东晋时期,他在郎城昭德寺修行,经常服用带有松香、肉桂、蜂蜜气味的药丸,喝一种用茶叶、生姜、肉桂、橘子、大枣煮成的饮料,叫“茶素”。清代在宋之后,应该说山道开当时喝的茶汤是最正宗的。
胡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服令人胖,与韭菜同食令人胖。
饮茶久之,能让人“超脱”,大概就是唐代陆进所说的:“六碗茶,可长生不老;七碗不足,只觉腋下清风。”配韭菜吃,能让人四肢沉重,但是否属实,无人考证。作者胡居尚显然是笔名,“居尚”这个名字必定与佛教有关。
僧人饮茶已成为一种传统,茶神源于佛教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羽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坠地时落在了如来佛祖的怀中。《天门县志·陆羽传》记载,他清晨醒来,听到湖边有一群大雁聚集,它们用翅膀遮住一个婴儿,把它当作宠物养着。
陆羽3岁时,由方丈曾知己抚养长大,在竟陵龙盖寺长大。9岁随济公学佛,11岁离寺,随杂技团四处游历,学习各种艺术,获得成功。28岁后结交僧友,即诗人皎然,又名“释皎然”、“僧皎然”。28岁后,隐居湖州表山一带。
陆羽自幼随济公学习制茶技艺,并爱上了这门手艺。终于在建中元年(780)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能写出这本书,固然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茶区,但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他对佛学的体验。可以说,《茶经》主要是对中国僧人在种茶、制茶、泡茶、饮茶等方面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茶道一直受到寺庙香火的熏陶,因此具有三分佛学气息。
和尚为什么爱茶?他们的茶道就是基于茶的功德。佛教认为“茶有三功”:打坐时可以通宵止痛;饱食时可以消食;可以抑制性欲。这三点都是基于经验的。
佛教教义传入中国,成为独特的禅宗。禅僧俗人日常修行就是打坐,要求静坐收心,以达到身心“轻”和观察“清”。姿势要端正,头背挺直,“不动、不摇、不倚、不靠”。通常打坐要三个月,老僧难以坚持,年轻僧人困倦,更是难上加难。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走睡意。饭后打坐,易消化不良,饮茶可以促进食物消化。佛教虽清净,但离尘世是不可能的,别说青春年少的年轻僧人必然有妄念,就是老僧见到美女拜佛,也难免心神不宁。饮茶可以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所以是佛教饮料的首选。
僧人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种茶、培育名茶。茶叶产于山谷,僧人则占据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产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庙旁,后来才出现民间茶园。
古代名茶多与佛教有关,如著名的西湖龙井,陆羽《茶经》云:“茶产于杭州钱塘天竺、灵隐”。宋代,天竺所产的湘北茶、白云茶均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石峰山胡公庙品尝龙井茶,并将庙前十八株茶树封为御茶。宜兴阳羡茶自汉代开始种植,唐肃宗年间(757—762年),有僧人将此茶赠给常州刺史李其嘉(宜兴原属常州),陆羽出席茶会并品尝,陆羽称“阳羡紫笋茶”为“天下第一香品”。 李巡抚有尝尝心头好,便成立茶会,督制阳羡茶往朝廷。从此,阳羡茶便成了“头号茶”,身价百倍。显然,阳羡茶最早的栽培者是曾仁,一个名叫松萝茶的屯溪绿茶站,是由一位佛教徒所创。
明代冯世柯在《茶记》中写道:“徽州以前无茶,近来松萝茶风头最盛。此茶源于一位名叫大方的和尚,他在虎丘居住时间最长,学会了采茶、制茶的方法。后来他在松萝搭起茅屋,制山茶,在茅屋内焙制,茶远销四方,价钱大涨,人们便称其为松萝茶。”武夷岩茶与龙井茶齐名,同属乌龙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甜、四劲”之赞誉,其中以“大红袍”为最佳。
传说崇安县令久病不起,有僧人奉茶给他,令尊喝了武夷山茶,令尊喝了之后,神奇地百病全都好了。为感谢茶的救命恩力,令尊便爬上茶崖,将鲜红的袈裟披在茶树上,于是这茶便被命名为“大红袍”。不管这是否合理,武夷茶与佛教的联系是真实存在的。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
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僧人种茶供佛待客,直接以“佛”字命名。庐山云雾茶原为野生茶,后经寺僧人栽培为家茶,进入名茶体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巴陵县志》记载:“君山贡茶,自清代始产,年年进贡18斤。谷雨前,县令遣山僧采制白毛旗一杆、枪一杆,俗称白毛尖。”此茶至今仍由僧人种植。
毛峰以黄山毛峰为最。《黄山志》云:“云雾茶,山僧于岩缝微土中栽培,清香凉韵,远胜匡庐。”云雾茶即为现今的黄山毛峰。桂平西山茶,始产于西山观音岩下。惠明来,因浙江惠明寺而得名。别说中国产茶,连日本茶,也是佛教僧侣从中国带回的。日本种植、培育茶种,是世界重要产茶国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产茶寺庙有扬州禅智寺、蒙山直居寺、苏州虎丘寺、丹阳观音寺、扬州大明寺、白塔寺、杭州灵隐寺、福州孤山寺、雁荡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庙、西山白云寺、建安能仁院、南京栖霞寺、长兴古清吉祥寺、绍兴白云寺、丹徒招隐寺、江西宜惠县普利寺、岳阳白鹤寺、黄山松谷寺、吊桥寺、云谷寺、东山洞庭寺、杭州龙井寺、惠州松萝寺、武义天心寺等。
毫不夸张地说,佛教僧侣对中国茶的发现、栽培、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