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基本礼仪.docx茶道礼仪规矩有哪些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5-29 10:12:39

茶道基本礼仪

中国人有给客人奉茶的习惯,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时,茶杯要放在托盘上,用双手奉上,茶杯要放在客人的右手前;客人边喝边谈时,要及时给客人加水;客人要细细品尝茶水,小口小口地啜饮,让茶水满口留香,而不是大口大口地喝。

说到茶道,就不得不提茶道礼仪。有人觉得茶道简单,也有人觉得茶道礼仪复杂难懂。然而,在学习茶道礼仪时,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动作,有问题要问老师,才能充分领会。通过积累经验,正确的礼仪动作就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永远不会忘记。

清洗茶拂是茶道礼仪中的重要一环,首次清洗茶拂时,务必确保干净。在客人面前清洗完茶拂后,轻敲三下,再举起两次,完成清洗动作。结束时,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再用热水清洗茶拂,最后轻敲两下,再举起,完成清洗动作。虽然是同一把茶拂,但开始和结束的意义不同,所以不要混淆。

首先,茶具必须保持清洁,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和茶叶容器。

其次,取茶叶时要用专用器皿,如竹子或木制茶匙,也可以用不锈钢或陶瓷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奉茶时,用双手,将茶杯置于客人右侧。如无茶盘,亦可用小茶碟。一手托住小茶碟底部,一手托住茶杯,双手奉上,手指勿触及杯沿。

第一杯茶应敬给长辈,若是同辈,则应请女士先尝茶。

斟酒时,要倒满;奉茶时,要倒至七八成满。

喝茶时,茶碗应该转哪个方向?这是常见问题之一。转茶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从正面饮用。转一圈半后,转离正面饮用。喝完后,清洁嘴角接触的地方,将茶碗转回正面,重复此过程。

泡好茶后,准备享受它美妙的色泽、香气和味道,以及周围的环境。深呼吸,感受自己创造的轻盈和美丽。这意味着,当你在周围世界中创造和谐与美丽时,你的心灵也会找到同样的平静。

茶道礼仪其实意义重大,茶道不仅是生活中的一种礼仪,更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泡茶、品茶、闻茶、饮茶,可以增进友谊、提高心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饮茶有助于静心静神、陶冶情操、排除杂念,符合东方哲学思想和佛、道、儒“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饮茶艺术是通过品茶来表达一定的礼仪、品格、意境、审美观点和精神思想,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精神通过茶艺来表达。它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茶叶、茶、火、茶具、环境、情绪五境之美,以达到“味”与“心”的最高享受。日本茶道被称为审美宗教,以和、敬、清、静为基本精神。

茶有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清茶(乌龙茶)、白茶。

【法律】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唐代已克服了制茶、辨茶、用器、用火、用水、焙茶、磨茶、煮茶、饮茶九难。

古人品茶讲究六个方面:选茶、选水、控火、器皿、环境、品茶人的修养,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标准。

宋代品茶有规矩,称“三分”:一是新茶、甘甜的泉水、洁净的器皿;一是宜人的天气景色;一是优雅和蔼的客人。

明代对品茶的要求更加严格细致,有“十三要”和“七忌”。“十三要”为:1、无所事事;2、好客;3、独坐;4、吟诗;5、写作;6、徘徊;7、睡醒;8、睡醒;9、净供;10、含精;11、懂;12、欣赏;13、仆从。“七忌”为:1、不守规矩,烹煮不当;2、用具不公,茶具不洁;3、主客不和,主客举止粗俗;4、礼仪苛刻,礼节太严; 5.荤素混杂,茶水昂贵,桌上鱼肉摆放,无法辨别味道;6.工作繁忙,无暇品茶;7.墙壁上不雅观的东西太多,环境庸俗。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

【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技巧具体形式有三种:

①煮茶。将茶叶放入壶中,用水煮沸。唐代的煮茶是品茶艺术的最早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人端来茶和水,比对茶面上的花,品尝茶香,以判断茶的品质。斗茶又称斗茶,兴盛于晚唐,宋代达到顶峰,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州。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取茶面上的花香。最后斗茶者要品尝茶汤,色香味俱全,才能算斗茶的最后胜者。

③工夫茶。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余韵,清代以后在部分地区流行。清代,福建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品茶需下一番功夫。工夫茶的饮用方法有两种:一是自己泡茶品茶,二是端茶招待客人。

【历史】

“茶道”一词虽然自唐代以来已使用一千多年,但《新华字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而是靠个人用自己的理解去接近、去领悟。我国早在唐代就有“茶道”一词,如《奉仕文简集》中说:“因弘见之说,广为润泽,茶道遂盛行。”唐代刘振良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饮茶可以修道,可以修心。”

茶道起源于中国,至少在唐代或之前,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饮茶作为修身养性的民族。唐代《奉仕文简集》中有记载:“茶道盛行,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无不饮之。”这是现存文献中关于茶道的最早记载。唐代寺院僧人诵经打坐,无不饮茶以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盛行,宾主饮茶、赏景,以茶代酒,是一种文明雅致的社交活动。唐代吕文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雅致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述。 唐宋时期,人们非常讲究饮茶环境、礼仪、操作方法等饮茶礼仪,有一些众所周知的规矩和礼仪。茶宴有宫廷茶宴、寺庙茶宴、文人茶宴之分。人们也深刻认识到饮茶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爱茶人,他认为茶香能使人闲适、平和、有情趣:“至于茶,有瓯闽之雅,有山川之灵,能除浊气,清心静气,非庸人所能体会,朴素闲净,韵高幽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从中国带回茶种日本,从此日本各地开始种植茶叶。南宋末年(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径山寺考察学习寺院的茶道仪式,首次将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最早的传播者。日本《物名志》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由来,乃幕府中期筑前崇福寺开山祖师南浦照明从宋代传入。” 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记载:“南浦照明从宋朝归来,带了茶桌、茶道用具到崇福寺”。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才成为日本茶道的高僧,并举起了“茶道”的大旗,并概括了茶道的四条规则:“和、敬、净、静”。显然,这一基本理论是在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主要的礼仪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茶道比日本早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并在此领域不断实践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却未能以“茶道”的名义把这项事业发扬光大,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致许多人误以为茶道起源于其他国家。中国茶道可以说重神轻形,有学者认为,打着“茶道”的旗号,必要的仪式更为重要。虽然说没有仪式就有“茶道”也没错,但这样似乎过于泛泛而谈,让人觉得“道可言,非道也”。

泡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放茶叶、倒水两个步骤。然而,茶道中的仪式太过复杂或太过讲究。普通人肯定不会把这种日常琐事搞得那么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不满足于仅仅发明和规范礼仪以茶来修身养性,而更敢于探索茶对于人类健康的真正意义,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成分结合起来。这大大提升了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赋予了它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茶道最实用的一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