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生来寒凉/这四种偏见会让好茶诉说无门

来源: 梅丽
发布时间:2024-02-23 19:58:1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白茶生来寒凉/这四种偏见会让好茶诉说无门,以及白茶生来寒凉/这四种偏见会让好茶诉说无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夏热炎炎,再加上下山后的困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选择窝在家里,看书听音乐写字种花。

没想到王小团这家伙顶着暑热来了,软磨硬泡将村姑陈拉出家门,说是要去看电影。

刚踏进电影院,她便语出惊人,“我们去看《哪吒》吧!动画电影。”

动画?还是国漫,刚听见这种提议,满身心都写满了拒绝两字。

小时候的国漫影子早已被如今的幼稚国产动画覆盖,想起"喜羊羊"、“熊出没”这些儿童电影,心头一阵抵触,可架不住王小团快手快脚买好了票,只能怏怏地检票入座。

开场了,屏幕上胖乎乎的太乙真人骑着猪闯进视线时,村姑陈还是忍不住想要落荒而逃。然而,剧情越往后推移,这种“看不上”的心思早已烟消云散,忍不住随着那个玩世不恭的小哪吒浸入了它所描绘的世界。

当李靖用符咒换命时,王小团已经在轻轻啜泣,可她不是一个人,电影院内观众的年龄跨度极大,男女老少,一样都被这电影攥住了心神。

在这部电影里,哪吒不再是割肉还父的角色,英雄被故事设定成魔珠入体的妖魔。

他又丧又暴躁,带着一股邪气,人人对他的“魔性”避之不及,他在这么多的偏见中成长,不愿顺应命运的挣扎,到最后呐喊的那一声“我命由我”,烈烈火光飞扬,火尖枪混天绫风火轮,混合而成的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燃”。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走。”

这句台词出现时,恍惚想起刚刚看步入电影院时的不情愿,有种微妙的重合,大多数人如村姑陈一般,觉得国漫肯定不好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见?

是的,人世间,最大的误解根源,也无非就是“成见”二字?

愚公移山终有尽头,可搬动“成见”这座大山,却是漫漫长路。

关于白茶的成见一:白茶生来寡淡?

白茶寡淡,是挤满后台留言的第一个“成见”。

可白茶真的生来寡淡么?

细细询问过那些觉得白茶寡淡的茶友,有些喝惯了普洱,有些喝惯了久久闷泡的绿茶,有些甚至爱用温水泡茶,如此多的前置条件,白茶反倒成了不够滋味浓郁的那一个。

对于爱喝醇苦重口的人,他们的味蕾早已习惯了苦茶的厚重苦涩,不要说汤水醇厚花香四溢的白茶,即使喝的是清新淡雅的绿茶,他们依旧会觉得清淡有余,茶味不足。

人的味蕾,是有一个适应期的。

李麻花曾有过狂热地爱上甜品的时候,那个时候对糖分的执着,几乎打卡遍了每个城市知名的甜品店,可这种狂热的劲头过去,时隔数月再一次尝到当时的挚爱马卡龙,甜得舌根发麻,喝了好几冲白牡丹才将这甜腻感压下。

喝茶亦是如此,味蕾浸泡在苦和涩的世界已经太久,再让它接触到清鲜爽口的滋味,它们是尝不出什么味道的。

这种不适应,又怎么是因为白茶寡淡?

最可怕的是,有些茶友喜欢用温水泡茶。再优秀的白茶落到他们手中,用温水冲泡也是表现平平。

不讲究冲泡方式,用温水泡茶,白茶的一身丰厚内质难以析出,茶叶中的成味因子溶入茶汤无门,冲泡而出的茶汤自然不是白茶的最佳表现。

将100分的白茶泡出个40分水平,反而嫌弃人家寡淡,白茶的冤屈又有谁知晓呢?

还有一些茶友,冲泡时随意投茶的茶友,用手抓一把便开始冲泡,投茶量和水量不成比例,茶汤的滋味当然会欠缺,这怎么是白茶的错处?

白茶生来,就不是寡淡的滋味。

它被重口的茶友误解,被随意冲泡的方式糟蹋,鲜爽清醇,才是白茶的本真模样。

关于白茶的成见二:白茶生来工艺简单、门槛低下?

白茶的工艺简单,萎凋和烘干构筑了白茶的天然风貌,可这简单的工艺,成了某些人口中的可以随便做,做茶门槛“低到不值一提”。

在这些人眼中,只要是个人,就能做好白茶。

“萎凋,不就是把茶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晒到茶叶萎缩,便是大功告成。”

“烘干,那就更简单,不就是把茶叶弄得更干,甚至不用特殊的方式,把白茶在太阳晒得更久一点,肯定干得彻彻底底。”

然后他们连成一线,大声唾骂茶商奸商,将树叶卖出了茶叶的价钱,就是溢价,就是不合理。

可真是如此么?

白茶工艺简单,工序数量上的简单,不代表工序要求的简单。

日光萎凋,这种看似只需要阳光和茶叶的过程,暗藏了诸多讲究,如果不是制茶师傅的经验丰富,再好的茶青也容易在日光下萎凋成红斑遍布、又焦又脆的劣茶。

萎凋时最重要的是,茶青的堆放,只能薄,不能厚。

放眼一大片水筛,摊放晾晒的茶青不过寥寥,它们必须薄薄地摊晾在上,绝对不能厚堆厚摊,稍不注意,厚闷的茶青便会渥堆,损害茶氨酸,消耗叶绿素,茶叶的品质便会下滑一大截。

这种薄摊薄晾,消耗的是制茶师傅们的人力和心力。

同时,日光萎凋,并非将茶叶放到阳光下便结束,阳光的强度,空气的温度,湿度,今日的风向如何,这筛茶青需要的晾晒时间,离地的高度,这些琐碎而磨人的细节,都是成就好茶的重中之重。

离地70公分的水筛,阳光稍烈便要全部搬进室内,再身强力壮的制茶师傅,将水筛全部搬进室内也是气喘吁吁。

制茶师傅,还需要时不时翻看茶青判断萎凋的程度,决定今日晾晒的时间,清晨傍晚的温和阳光,是萎凋茶叶的最好选择。

最后的烘干环节,更是超出普通人想象中的缓慢。

只有文火慢烘,才不会剥夺茶叶中的丰厚内质,不至于使得茶叶的清香溃散,滋味消失。

慢工,才能出细活,白茶的干度需要严格控制在8.5%以下,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国标认可的白茶,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会将干度压得更低,保证白茶经得起存放的时间,在陈化的过程中免受水汽的叨扰。

白茶工艺简单,却又不简单,绝非门槛低下,一个制茶师傅的好手艺,对好茶有着关键的作用。

关于白茶的成见三:白茶生来寒凉?

白茶性寒这种说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膨胀,成为了笼罩在新白茶身上的一大阴影。

“白茶颜色白,看起来便是寒凉的”,“喝完白茶后肚子很不舒服,一定是因为白茶性寒”“女孩子可不能多喝白茶,容易寒身”

人言可畏,即使对于白茶而言,这流言声声,依旧足以将白茶的原本面貌遮掩得满目全非。

可白茶真的生来寒凉么?

白茶中有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其中能够挨得上"凉"字的,只有新白茶的清凉,而非寒凉!

寒凉带给人的感受是如何?是夏日吃完一大块冰西瓜后肚痛难耐,是冬日受寒脚冷的寒凉知觉。

但新白茶的清凉,是能够消暑降气的清凉,是上火时清热解火的清凉,一杯解暑的新白茶,绝不会蕴含着引起腹泻和肢体冰凉的“寒凉”。

人们误会新白茶寒凉,往往是因为新白茶中活泼的茶多酚。

人的体质有别,对茶多酚的耐受程度也是不同,有些人的胃较为脆弱,承受能力较低,对于白茶,尤其是新白茶中丰富的茶多酚磨合不顺,胃部会感到些许刺激。

用胃部的不耐受误会新白茶,白茶的清凉何处诉说?

陈白茶和老白茶,与“寒凉”更是不搭边,它们茶叶中的茶多酚,在时光的沉淀下,与茶叶中的其他成分,在氧的交换下不断进行着生化反应,一年一年地逐步减少。

同时,新生的络合物会逐步包裹茶叶中的茶多酚,使得它对胃的刺激也是越来越小。

在时间的安抚下,陈白茶和老白茶展示了柔软温和的一面,甚至能成为祛湿温养的好帮手。

新茶清凉,陈茶老茶温和,白茶的妥帖一直从未改变,用白茶寒凉的成见错估白茶,只是隔岸看花朦胧难辨。

关于白茶的成见四:老白茶生来漆黑无光?

老白茶老白茶,在无数茶友发给村姑陈的图片里,老白茶大多数时候,都是黯淡无光,漆黑一片的模样。

茶友的心中,只有黑麻麻的一块茶饼,才是真正经历了时间的白茶。这是熟普给他们留下的深刻烙印。

将“老白茶就是黑的”这种成见横在心里的茶友,想必已经忘记了春季新白茶纯粹的绿意,以及秋季新白茶斑驳天然的色彩。

自然陈化的老白茶,是新白茶时期色系的进一步老化、陈化。

原本翠绿嫩绿的色泽,在陈化后会使墨绿黛绿的色泽,寿眉原本斑驳的外衣,在陈化后依旧得到保留,只是色调比新茶时更暗,更成熟。

只有通过渥堆、暴晒、烧烤方式做旧而成的老白茶,才是这种深、灰、黑、黑峻峻而色泽统一的模样,它的外表,和正常老白茶陈化后的色彩变化全然不同。

烧烤式烘干,茶叶中的叶绿素受热分解,茶褐素和茶红素占据了叶片的主要色彩构成,可高温没有放过这些茶叶,连茶褐素和茶红素也不能改变茶叶黑乎乎的命运,漆黑无光的做旧茶,让人望之生畏。

渥堆白茶,将茶青厚摊,闷热的环境让叶绿素节节退败,茶叶原本鲜亮的色彩开始边缘泛红,叶片黯淡无光,制成的做旧茶色彩极其统一,失去了叶片原本错落有致的色彩之变。

这些“做旧茶”的原身,或许是夏季内质单薄的夏茶,或许是海边生长的海边茶,亦或是路边茶外地茶,只要经过烘干和渥堆,瞬间身价大升,招摇过市。

白茶寡淡的成见,是因为跨不过被稠苦浸淫依旧的味蕾,和错误的冲泡方式。

白茶工艺简单门槛低下的成见,是因为不了解工艺随意猜想。

老白茶漆黑的成见,是因为做旧茶的猖獗入市,逐渐将真正的老白茶逼到了市场角落。

白茶寒凉的成见,是因为错估了茶多酚带来的影响,也没能看见白茶转化后的温和。

成见难移,可若是不搬动,又怎么能真正认识白茶?

对抗不了偏见,只能融进偏听偏信的芸芸众生,好茶一腔清鲜,诉说无门。

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