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读徐渭壬辰年书《煎茶七类》全卷图欣赏并译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7 06:16:18

徐渭 画像

《煎茶七类》全卷

《煎茶七类》全卷

局部欣赏与解读:

一、人品 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

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

二、品泉 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井贵汲多,又贵旋汲,

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洌。

三、烹点 烹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

少许,候汤茗相浃,却复满注。顷间,云脚渐开,浮花浮面,味奏

全功矣。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

过熟则味昏底滞。

四、尝茶 先涤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萦,设杂以他果,

香味俱夺。

五、茶宜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呤,

清谭把卷。

六、茶侣 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者。

七、茶勋 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渴书倦,此际策勋,不减凌烟。

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时壬辰秋仲,

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

注:谭通谈

卢仝“七碗茶歌”——“纱帽笼头自煎吃”,吃到七碗,写就《走笔谢

孟谏议寄新茶》。煎茶在唐代已有:散茶或茶粉于壶内煎,

都是煮茶。与徐渭此文中所述明代散茶瀹饮方式的煎茶不同。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经演变成茶道,因此卢仝在日本久负盛名。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济源思礼村东口一碑亭里,还竖有“卢仝故里”碑,

碑曾震慑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涂炭。话说当年有一天,日本鬼子从南

门进了村,一路烧杀抢掳还杀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队鬼子兵从村外

向村东门走来,准备再次进村抢掠。奇怪的是,当他们走到“卢仝故里”

碑前却停下了,领头的鬼子军官端详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迹之后,竟弯腰向

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领鬼子兵匆匆离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场灾祸。

茶之致和,归功于文化的力量。

用户评论

秘密

我最近品尝了一款名为“煎茶”的日本绿茶,它的味道非常清澈甘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看了关于《煎茶七类》的解析后,对不同类型的煎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茶道文化有了一种全新的感悟和感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壬辰年"在文中提到的历史背景为这段描述添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煎茶七类》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传统煎茶制作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日本茶艺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全卷图欣赏并译注"部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于古老茶道之中。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读徐渭壬辰年书”是文章的一句精髓所在,让人对作者的情感流露感同身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煎茶的历史,还让我了解了传统制作技艺的演变过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全卷图欣赏并译注"这一表述让我感觉就像得到了一本完整的煎茶百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看完这篇关于“壬辰年”时期的文章后,我对那个时代的茶艺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情小火鸡

文章中对《煎茶七类》的详细描述,让读者能更好地辨识不同种类的煎茶特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读徐渭壬辰年书"部分提纲挈领,将整篇文章的核心主旨一语道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知相惜

这篇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还包含了很多与煎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通过对文章中“全卷图”的欣赏,我仿佛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幅生动的煎茶制作场景。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全卷图欣赏并译注"让我对不同的煎茶类别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日本传统的煎茶仪式更加敬畏和好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壬辰年书《煎茶七类》"这一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历史沉淀的气息,让人着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通过“全卷图”部分的理解,我得以领略到不同煎茶品种的独特魅力所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读徐渭在壬辰年的著作中对煎茶的描述,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交流心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