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大山,古老的传承:瑶族的手工炒茶全过程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1 05:18:31

这里是桂西第一高峰——岑王佬山腹地,散落着许多瑶族村寨,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气候温和,空气清新,似乎,山外那些流行大潮还没冲击到这里,村民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顽强地保持着千百年不变的民族服装,民族语言,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

那些海拔1000多米,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上,常年云雾缭绕,除了种植玉米和八角等作物外,众所周知的中国顶级茶叶——凌云毛尖,就产于这里。

这是前往广西凌云县伟利村的沿途风光。

高山上的茶园

上山采茶的村民

他们祖祖辈辈以此为生

当地的瑶民种植茶叶已有百年历史,而他们的手工炒茶,也是我一直想了解的古老技艺。

为了重现这个过程,我计划从采摘茶叶开始,直到生产出成品,将每个步骤完整地展现出来。

这个项目能够实施,首先,我得到村子里找采茶女工和孩子。

先去找这些我熟悉的小朋友们

美欢和美亮跟着妈妈开始上山

这样的高山茶园,我爬了一半就气喘吁吁

小姑娘们跑得飞快,经常是只能拍到她们的背影

山里的孩子都能帮着家里做些农活,每一个女孩都是采茶能手

非常敬佩这些小朋友的工作精神,开始采茶后,每人都在埋头工作,没人再跟我搭讪

今天要采的是一芽一叶,这个要求他们很清楚

在这远离尘市的大山里,盛产的是最优质无公害的有机产品

仅用了半个小时,采摘到三斤二两的鲜叶,完成任务,收工下山

山腰的茶厂,陆续已经有茶农前来交鲜叶

手工制茶,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

1、滩青,时间大约二个小时,让鲜叶自然风干萎凋

这下,小朋友有空闲时间可以玩了

2、杀青,一般要杀两道,第一道100%高温,去掉20%至30%的水份,第二道,温度控制在60-80度,再去掉30%的水份。

将铁锅洗净,现在开始烧锅

放入鲜叶

因为要靠手的感觉来体验温度和湿度,炒茶过程中不能戴手套,双手在炙热的铁锅里将鲜叶不停地翻炒

第一遍起锅

第二道工序:揉捻。揉出10%的水份,让鲜叶形成条索,这讲究的是力道,手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

再下锅,杀第二道青

现在,锅里的温度已经很高了,这是一个苦活

这道工序花去了一个小时

最后的成品,条索清晰,茶香浓郁,一般来说,一斤鲜叶可以炒出二两成品

拿着炒好的茶叶到茶厂请技术人员品尝鉴定,在试喝时,感觉到一种淡淡的茴香,不知是不是茶树与八角间种的缘故,这种香气挺舒服,挺别致。同时还有一种焦香,第一泡有点苦涩,师傅说是我们时间不够,程序有点减化了,主要表现在摊青时间不足,而且要赶时间,炒干时火候没控制好。

后来在平果屯,也喝到盘老师自已炒的春茶,他炒得就比我们好。

但他花了六个小时来制茶,而我们带采茶、爬山,也就花了六个小时,所以没法比。

总之,品尝自己亲手看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喜欢那特有的回甘味,浓郁的焦香散发在喉间久久不会消散。

为奖励小美欢的贡献 ,送给她一条裙子,她非常高兴,后来,她一直都穿着这条裙子,不舍得换掉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