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在看到安化黑茶时,都会因为黑茶的外表发出疑问。安化黑茶原料用的是粗老叶,湖南安化民谚说黑茶:“叶子包得盐,梗子撑得船。”叶子大得可以包盐,茶梗粗得可以撑船,这是夸张。但粗老叶做的黑茶比那些嫩叶做的所谓“高档茶”确有独特的优势。好比现代人开始不常吃精米,改吃粗粮一般。它的营养功效,全在这个“粗”字里了。“粗茶淡饭”为养生之道也。
现代人对茶品质的认定一般建立在原料的老嫩程度上,即“嫩者优,老者劣”,这是有欠客观和公正的。茶嫩固然有其优势,但料老亦有其品质特点。历史上,古代贡茶大多为芽茶,嫩度较高,因为皇宫贵族、达官显贵无论吃、穿、用的东西都是世上的珍稀之物,茶自然也不例外,从茶品数量上来说,芽茶少,采摘亦难,自然奇货可居,故而对嫩者推荐备至,上行下效,古往今来人们便接受了这一既定的评茶标准。
历史上,安化黑茶茶品一开始是由嫩度较高的芽叶加工而成的,因为当时西北地区饮茶风俗还只限于上层社会,饮用人群少,“贡茶”、“芽茶”即可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这些“细茶”应属绿茶类,通过蒸压后,因当时落后的运输条件和长距离的运输路程,到达消费区域后便转色变得乌黑,油润,这种茶的口感和汤色,经多年的积累,便约定俗成。直到明朝,由于人口激增,茶叶需求量,而茶叶供应又跟不上需求量的增加,于是出现了“黑茶供应不足,请奏增加生产,运销西北各省”的奏章。在这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只有采用较粗老的芽叶“以充其数”,久而久之,西北地区的平民百姓便接受了这种产品形式,饮用至今。粗老之茶,通过蒸压和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呈现出“不苦不涩,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特点,且价格便宜,很快便成了“一日不可无”之物了。
清代名臣陶澍在品评不同季节的安化茶时评道“……黄芽虽晚出,昧厚亦非劣",此处的黄芽是指立夏之后所采之茶,原料较为粗老,但却“味厚”,具褒义和赞赏之意。
用户评论
粗枝老叶确实能冲出浓醇的黑茶,小时候就爱喝这种味道,现在偶尔尝起来还是满满的记忆。小时候家里经常泡这黑茶,说能补身体。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觉得好喝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一直以为黑茶要用嫩芽和新叶,所以看到“粗枝老叶”有点意外呢!可是确实有很多种茶叶子可以用来冲的黑茶,不是只有嫩芽这种吧?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化黑茶的口感浓郁醇厚,深受喜爱,原来是因为原料选择上很有讲究啊!细想想粗枝老叶本身就含有一定的风味物质,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才能呈现出如此独特的滋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的不说,我觉得安化黑茶这几年价格可是越来越高了啊!要是知道它用的是粗枝老叶估计大家都更明白为啥这么贵了。虽然我很喜欢喝它的味道,但也担心以后会更贵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挺好奇“粗枝老叶”这种原料的品质如何来判定标准呢?毕竟不是所有粗枝老叶都能用来做优质的安化黑茶吧?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黑茶用的是粗枝老叶,确实更容易冲出那种沉稳醇厚的口感,不像青茶那么清香嫩口。喝起来就是很舒服的一款茶,适合慢慢品尝。我也很喜欢这款茶!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用“粗枝老叶”这个词比较简单粗暴,感觉对茶的品质评价不够深厚细致!或许可以用更专业一些的词汇来描述比较好?比如:富含滋味的大红叶或者类似的词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传统工艺来说,“粗枝老叶”确实能更好地呈现出安化黑茶浓重且深沉的韵味, 就像是用时间去堆积出来的味道一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化黑茶真的很好喝,可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有些轻爽的味道,像碧螺春或者茉莉花香这类茶。这款粗枝老叶的黑茶就显得太厚重了点,是我不太喜欢的口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答案很有意思,让我对安化黑茶的制作原理有了更清楚的理解!之前只知道它的味道好喝,现在才知道关键还是在原料的选择上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用“粗枝老叶”描述这种原料,听起来就有些偏向于低端的感觉呢? 或许可以用更加精美的词汇来形容这种独特的原料吧,让它更有价值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总以为黑茶是嫩芽才能冲出好喝的味道,没想到用粗枝老叶也能做出这么优质的安化黑茶!真让人意想不到,也让我对茶叶这个行业的工艺更加佩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化黑茶用“粗枝老叶”做出来却能如此醇香浓郁,看来并非简单的原料问题。 后续或许可以了解一下它所经历的特殊烘干和压制的工艺,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款茶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喜欢清新口感的茶,粗枝老叶的黑茶太重口味了点,不太适合我的喜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毕竟长时间生长的大树,它的叶片自然比嫩芽更加饱满,滋味也会更加浓郁复杂。难怪安化黑茶的味道那么深沉醇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化黑茶一直是很多老茶友的最爱,看来除了自身的优质之外,选用粗枝老叶这一独特的手艺也功不可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