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黄茶白茶初加工技艺,茶叶加工干货大全(实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4 19:38:26

黑茶初加工。黑茶产区广,品种多,多为紧压茶的原料,是边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必需饮料。因产区和工艺的差异,有湖南黑毛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晒青茶等。其初加工原理基本相同,它是在杀青的基础上采用渥堆工艺,使之在微生物和湿热的综合作用下引起物质转化,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

湖南黑毛茶初加工方法如下:

湖南黑毛茶鲜叶原料粗大,为一芽四叶至六叶新稍。品质特征:色泽黑褐,汤色橙黄,叶底黄褐,带有松烟香味初加工工序分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干。

(1)杀青目的原理与绿茶相同。但由于黑毛茶鲜叶原料粗大,纤维素含量高,角质层厚,含水量低,为促使杀青叶质地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并保证杀青叶有一定含水量,利于渥堆生化变化,杀青时鲜叶必须灌浆,即10公斤鲜叶加1公斤清水。杀青掌握高温、短时、多闷少抛的方法。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64%。

(2)初揉使叶片初步成条,叶组织损坏,茶汁揉出粘附表面,为渥堆创造条件。初揉采取热揉、短时、轻压、慢揉。因原料质地粗硬,弹性差,压力过大,转速过快,易使茎梗表皮剥脱,叶肉叶脉分离,产生剥皮梗、丝瓜瓤。初揉时间15分钟左行,转速为每分钟37转,揉后不解块,以免热量散失,不利渥堆,并导致条索松散。初揉程度以叶片组织破损约20%、茎梗破损约40%、大部分叶片呈现折叠条为适度。

(3)渥堆是黑毛茶初加工特有工序,它是形成黑毛茶品质的主要过程。目的是促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除去部分涩味,使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渥堆场所选择清洁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85%左右,堆高70--100厘米,上盖湿布,以便保温保湿,茶坯水分保持在65%左右。堆积过程不需翻拌,一般晚上渥堆,次日复揉,约12—18小时。渥堆程度掌握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黄褐,粘性不大,茶团容易松散,带有刺鼻的酒糟气味或酸辣气味为适度。

(4)复揉促使渥堆后回松茶条紧结,进一步破坏叶组织,增进茶汤浓度。复揉采取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时间8—12分钟。复揉后进行解块,使条索匀直,没有团块。

(5)烘焙传统制法采用七星灶,松柴明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长时一次干燥法,使黑毛茶形成油黑和松烟味。现在生产上多采用烘干机或日光晒干,生产效率虽高,但品质不及传统制法好。

七星灶由灶身、火门、七星孔、匀温坡、及五个部分组成。生火时在灶口处横摆松柴,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并沿匀温坡散到灶面烘帘上,当帘上温度达70℃以上,撒上第一层茶坯,厚2—3厘米,待茶坯烘至6—7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湿坯,厚度稍薄,如此反复加到57层,总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18—20厘米)。待最上层茶坯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用铁叉),将下层茶坯翻至上面,上层茶坯翻到下面,然后继续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坯干燥均匀,即可下焙,历时3.5—4小时。翻拌后降低火温熏烟,松柴采用干湿搭配,增加松烟浓度,以利茶吸收。烘焙适度叶子色泽纯一,梗易折断,捏叶即成粉末,有锐鼻香味。

黄茶初加工。黄茶按鲜叶老嫩不同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初加工特点是在杀青的基础上进行闷黄,在湿热条件作用下促进多酶类化合物自动氧化,形成黄叶黄汤,香味清悦醇和的品质特征。产量以黄大茶最多,初制方法如下:

黄大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四至五叶,叶大梗长。初制有炒青(杀青和揉捻)、初烘、堆积、烘焙四道工序。

(1)炒青(杀青和揉捻)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连续作业,采用普通饭锅,倾斜25—30度,用竹丝帚作炒茶工具。

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一0.5公斤,利用竹丝帚,在锅中旋转炒拌,使叶子跟着竹丝帚在锅中旋转翻动,带有抛扬,约炒35分钟,使叶质柔软,叶色转暗绿即扫入第二锅。

二青锅。主要起初步揉条和继继杀青作用。锅温较生锅低,为160—180℃,用竹丝帚将叶子团住在锅中旋转,转圈要大,并逐步加大用力,使之揉成条形,炒至皱叠成条,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即转扫入熟锅。

熟锅。进一步做紧条索。锅温130—150℃,方法与二青锅基本相同,茶叶在竹丝帚下旋转搓揉,随时松把解块,使茶叶吞吐在竹丝帚间,炒至34成干,条索紧细,发出茶香即可。

(2)初烘高温快速烘焙。温度120℃,每笼摊叶2.0—2.5公斤,2—3分钟翻烘一次,约烘30分钟,达78干,有刺手感为适度。

(3)堆积为变黄的主要过程。将初烘叶趁热装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燥的室内,一般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达适度。

(4)烘焙采用直径1.2米的大烘笼,分拉小火和拉老火两次进行。

①拉小火。采用低温烘焙,使之在湿热作用下进一步变黄,并先除去部分水分。温度100℃左右,每次烘叶量10公斤左右,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约3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

②拉老火。采用明火、高温,是形成黄大茶特有焦香味和进8—5小时再拉老火。

一步黄变的重要环节。温度130—150℃,每次烘叶量12.5公斤,每隔数秒钟翻拌一次,翻叶要均匀,动作要轻,烘至茶梗折之即断,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有光泽,具有浓烈的高火香,芽叶上霜为度,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

白茶初加工。白茶产于福建。按采摘标准和茶树品种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银针采用大白茶树品种的肥大芽尖制成,色白如银,形尖如针。白牡丹采摘初展的一芽二叶,成品茶叶叶色灰绿,芽叶连枝,好似枯萎的花朵。贡眉、寿眉品质均次于白牡丹。各种白茶初加工相仿,特点是不炒不揉,初加工工序只有萎凋和干燥两个过程。

白牡丹初制方法如下:白牡丹初加工:将初展的一芽二叶薄摊在水筛上(直径100厘米),每筛0.4公斤左右,以不重叠为度,置于通风萎凋室的萎凋架上,进行自然萎凋。约经35—45小时,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灰绿或深绿,叶缘略带垂卷,叶面呈波纹状,约七八成干时进行并筛。小白茶四筛并一筛,大白茶七成干二筛并一筛,到八成干时再二筛并一筛,叶厚10—15厘米,摊成凹字形,继续萎凋,约经10—14小时达九成半干时下筛进行拣剔。总历时50—60小时,不少于36小时,也不宜超过72小时。

晴朗天气可采用复式萎凋。将鲜叶先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萎凋(不超过半小时),待手触水筛边框有温感时移入室内,使其散热降温,然后再次置于日光下萎凋,如此反复2-4次,总历时1一2小时,待叶子略失光泽,稍萎软后,转入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菱凋能提高茶汤醇度,但稍不小心,成茶色泽易花红,所以只在春茶前期,早晚日光较弱时才采用。

阴雨天气自然萎凋困难,时间过长,又影响品质,因此萎凋八成干后即采用一次烘焙干燥,火温70—80℃,每笼摊叶约1公斤,历时15—20分钟。如萎凋只达六七成干,则采用二次烘焙。初烘温度100℃,每笼摊叶0.75公斤,约10—15分钟,烘八九成干,下烘摊凉,再行复烘,温度80℃,烘干为止烘焙时翻拌次数不可过多,动作要轻,以免形态卷曲和芽叶断碎。

用户评论

娇眉恨

我最近了解到黑茶、黄茶和白茶各有不同加工工艺,真是大开眼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看完这篇关于茶叶初加工技艺的文章,我对茶叶加工的技艺细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黑茶的主要种类,每个种类的独特加工方法都让我感兴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从这文中学习到黄茶和白茶在加工上的一些小技巧,实践起来感觉效果很不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为何不同类型的茶叶风味迥异,它们的初加工过程真是一门艺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读完这篇干货大全,我对提高家里自泡茶叶的质量有了更多信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文章里关于黑茶初加工中“杀青”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感觉这一步很重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落了自己·

第一次了解到黄茶在萎凋的过程中会有独特变化,对这一过程我感到好奇并想要尝试制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白茶的初加工简单而自然,让人更珍惜它的原始风味和健康特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蹂躏少女

看到文中对茶叶发酵和烘干部分有详细的解释,让我觉得研究更多茶叶类型是值得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在学习黑茶时发现湿堆法特别有趣,这让我想尝试自己做一款类似的茶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要冷战i

文章里的实用干货提醒我选择茶叶时应注意加工方式,以保持其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看了黄茶初制过程中的揉捻技巧后,我觉得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白茶的自然萎凋过程让我对茶叶与环境的相互联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如何正确保存黑茶、黄茶和白茶也有了更多信心和方法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通过对初加工技艺的学习,我可以更自信地品鉴不同种类的茶叶了,真是太棒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文中关于黄茶中的“焖炒”工序解释得十分透彻,让人眼前一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在研究白茶时发现其不经过高温杀青的工艺是那么的独特和珍贵,真是令人欣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借助这篇茶叶加工大全,我了解到了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升家庭茶园的茶品质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