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南民俗博物馆馆藏的这些茶具茶器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01-21 03:58:40

图为:盖碗。

喝茶是为了解渴,也是为了品味。解渴很简单。泡一大壶,倒进碗里和大杯子里,仰着脖子喝。还有婚丧嫁娶时为客人提壶筛茶的仪式。品尝过程很复杂。

中国茶起源很早,到了唐代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道”成型,《茶经》年问世。到了宋代,茶事达到顶峰,其“点茶”的饮用方式与唐代的“煮(炒)茶”大相径庭。茶具也随着茶道的演变而不断创新。

泡茶和喝茶形成一个体系,固化成一种仪式。宋元之交“散茶”的出现始于明初,影响至今的散茶“冲泡”成为主流,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茶叶制作技术发生了变化,制茶人根据茶叶和地域的特点来把握焙炒和烘焙的温度。

名茶相继问世。

陆羽《茶经》单栏《四器》以茶具为主。名茶好水锦上添花。整个品茶过程不仅在意外在的审美仪式,更注重味觉、视觉等五感的享受,进而注重心性的修炼。

在海南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古陶瓷中,除了酒器,茶具也是一大件。这里请大家挑选几件,谈谈相关话题。

图为:三个与茶壶配套使用的若身杯。

喝功夫茶,如果很深。

功夫茶是一种制茶技术,不仅是冲泡功夫,更是饮用学问。宋代起源于潮汕,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琼及海外华人社区。连横《茗谈》说:“茶须武夷,壶须陈梦,杯须深。这三个是品茶的关键,所以光骄傲是不够的。

也不足以招待客人。"武夷茶很容易找到,陈梦壶,如果一个深杯很难找到. "“壶”相传为明代江苏宜兴著名茶壶匠惠首创,也是闽台茶人对工夫茶的习惯称呼。精致的紫砂“陈梦”既是茶具,也是艺术品

小茶壶可以称之为“陈梦”,但不是“陈梦”,但如果配上三个“若神”杯,就别有一番韵味。“若神”最早见于康熙时期的古陶瓷专著《杯史》,民国时期,

许智恒《饮流斋说瓷》说:若作为康熙产品深为珍藏。潮汕饮茶者常珍藏白底青花、宽平底、杯底有“若身宝”的“若身杯”。广西著名收藏家陈士骏老师研究过三只杯子的釉色和纹饰。

公认出自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窑。

六年前,一位陈姓老人,忘了和我交朋友,送给我“一套三”,说倒茶时,三个杯子围在一起,组成“品”字,凸显了茶人的重要性。杯的一面绘有白天的洞天松柏,老人悠然垂钓;书的一面“渭水铸扁担天,岐山入梦晨”,

诗韵如画,指姜太公隐居渭河,旨在祁山辅佐周公运。高4厘米,口径4.8厘米。最下面一段是“若深深珍藏”。

功夫茶的第七道冲泡工序是“若深浴”,第十五道是“若深浴”,表示热杯或温杯,杯子用名字代替。

图为:德化白瓷彩绘壶,泡茶一般只供主人独处时啜饮。

慢慢喝,德化锅

功夫茶多用于待客,德化白瓷彩绘壶只供主人独处时啜饮享用。10年前,笔者和夫人参观了海口市的潭柘寺、杨纳、朱亮等村落的古遗迹。他们骑摩托车返回时,鞋子不小心刮到路边牲畜的粪便,让司机在前面的村子等着。

我下了车,去村道清理河沟。我发现一个像瓷罐一样的东西露在水下。发现是画的,可惜没盖。我不禁觉得自己的心又陷入了泥淖。如果壶盖完好,别人也不会扔。

壶身一侧上部两侧,墨色速写轻刷柳枝,其间重染绿色;下部描绘了一棵红叶绿花的桃树;空白的中间,两只呢喃的燕子在一起飞翔:春意盎然,粉绿了,烟花绿了。另一边,题“石泉竹”是画家住处附近的真实场景。

潺潺的山泉被茂盛的竹子环绕着。

1934年,福建泉州市德化县郑少陶亲笔题写“徐佳冬月德化少陶作品”,即“徐佳”。查《泉州历代大事年表》(五代十国以来)“民国四月,德化县瓷业提倡改进瓷器的品种和风格,老制瓷工人徐友宜研究人物造型。

郑少涛提高了他的绘画色彩,革新了他的产品,并急剧增加了他的出口。从0755年到79000年,彩画师郑少涛对彩画进行了改进,恢复了古彩(五彩),使德化瓷器釉色焕然一新。

这种锅形状规整,呈圆形,锅底和锅顶收拢。装饰性的螺旋图案与底部和盖子的样式和大小相似。除按钮外,盖面落入盖口的圆槽内。壶身肩部等距描绘窑体“百花芬芳”,肩口沿轮廓和壶嘴描金。瓷胎密度大,

搪瓷是白色的,厚而有光泽。烧壶师的身份不用多说,应该相当于彩画大师的名气,完美的结合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壶高9.5厘米,底径和口径8.8厘米。

壶把上部用树叶装饰,用来握壶时压拇指。集人性化、科学性、美化于一体,设计来源于西亚金银风格。

图为:这套茶具适用于婚丧嫁娶时,为客人筛茶而携带盆、盘。

奉茶送客,碗盖瓷

有一个星期天,我去海口东湖铺淘宝,期间又重复了一遍老故事,跟着几个相熟的摊主去他租的房子看货,要了两个疑似东方日本仿青铜杯的奇怪青花杯。出门没几步就被拦住了,因为生意不好。

几个摊主的常客,经常被摊主请进店铺或者出租屋拿货。这个摊主第一次光顾,不过有些旧物。最后看中了一对盖碗。经过仔细检查,发现缺少灯座,并且在一个口边上有一个小突起。

盖碗的瓷器坚硬洁白,盖碗壁极薄,烧结程度高,釉层均匀晶莹,盖碗造型典雅。撇脂,斜腹,圈脚造型。右上外墙描绘一棵杨柳飞舞,然后染成绿色,左下侧描绘一束残破的桃花、红花、绿叶和淡紫色的枝条。

一只栩栩如生的老燕栖息在一根柳枝上,眺望远方,呼唤着朋友。外墙另一面,草书标题为“春风”,署“上海秦祥兴出品”。盖子的斜弧微闭,盖子按钮的开口微闭。一面桃枝花的画法与碗壁相同,只是略疏,另一面书可“清心”。

在碗边和盖扣下面画金。

民国精品路瓷不错,但对我来说也可有可无。虽然我随便询价,但是老板要价2000元一双。我反复给它分,缺支持,小敲,最后以1500元成交。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索。我发现上海方畹仪是名人的聚集地,拥有优越的居住空间。重庆南路205弄85号、86号的主人,是著名的上海瓷号“秦祥兴”,湖北鄂州人,曾任上海瓷行董事长。秦祥兴曾经在上海其他地方主导高端瓷器产品的经销。

朋友圈资深藏家也认为该碗是民国初年景德镇秦祥兴瓷器。

现在人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见证一碗茶的使用。典型的细节是,客人和主人坐在客厅里。不投机的话,主人就把茶碗当饮料,客人就在服务员停止喝酒的声音中愤然离开。

岁月流逝,留着一件好器物也不容易。虽然有点残缺,但能拥有它是我和其他公众收藏者的福气!

泡茶好,茶香鲜,茶味醇,茶汤清,细品慢饮“能清心”;造型精美,胎釉润泽,绘画典雅。读着玩着都是“过瘾”。原标题《德化陶瓷史民国时期》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