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各地的消费品巨头来说都是如此。细分行业的国产品牌自然也逃不过这波涨价潮,尤其是近几年非常火爆的新茶饮料行业,包括茶百道、CoCo、依依等。点点、益和堂等多家二三线品牌集体宣布涨价,涨幅大多在1元至3元不等。而他们最近推出的新品,价格也达到了20多元,让不少消费者表示“经济水平跟不上物价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品牌早在今年4月初就实施了集体涨价,幅度约为1-2元。在他们的产品矩阵中,30元以上的新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许多。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茶饮料前几梯队的玩家或将趁此涨价集体进入“20-30元时代”。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成为所有企业必须咽下的苦果。
2020年4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几乎从未停止上涨。进入2021年之后,消费需求增加和物流复苏慢于预期,导致全球供应链和运输陷入困境,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截至4月9日收盘,布伦特原油、LME铜、上海螺纹钢累计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43.25%、81.13%、57.32%。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尤为巨大。
“如此多的原材料价格同时上涨,还是第一次。”一位茶具供应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据他介绍,今年春节后,铜、铝、不锈钢、PC、PE膜、纸板、瓦楞纸等材料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而这些原材料都是泡茶设备、杯子的重要部件。以及外卖包装。
涨价影响新茶饮料行业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纸浆。春节后短短几个月,国内纸浆价格已从4500元/吨上涨至7300元/吨以上,累计涨幅超过50%。受纸浆价格上涨带动,国内造纸企业纷纷上调自有产品价格。这些产品包括白卡纸、生活用纸、铜版纸、胶版纸、瓦楞纸等,其中瓦楞纸每吨价格上涨约3000元,白卡纸价格上涨。价格区间高达500-600元/吨,每吨价格已突破万元。
“几个月内就涨了两倍,而且纸板比钢材还贵。”一位相关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道。
此外,国家“秸秆禁塑令”的出台也是导致新茶行业成本上涨的关键因素。
由于普通塑料吸管在禁令下已成为过去式,而纸质吸管普遍不受顾客欢迎,茶百道、谷茗等新茶饮品牌纷纷更换为成本更高的PLA吸管——。这些吸管是可生物降解的。优点是与普通塑料强度相同,缺点是比普通塑料吸管贵3到10倍。一位从业者计算成本后发现,如果他的店里使用PLA吸管,每个月就要多花3000元左右的“硬成本”。
如果只是包装和设备材料的价格上涨,茶叶品牌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设备不是消耗品,需要经常更换。在包装材料方面,库存也可以用于应急。更换吸管的费用不值得。别去那里。然而,日常原料水果——的涨价却是茶饮品牌无论如何也无法逾越的坎。
以果茶常用原料香水柠檬为例。 2020年,其进货价格还在4至5元左右徘徊,如今已飙升至20多元。此外,一些依赖进口的水果,如柚子、菠萝等原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娟茶联合创始人惠海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一盒柚子的价格已经从2020年的90元涨到了近400元。
与可口可乐、宝洁等国际大品牌不同,新茶饮品牌并没有百年积累的消费者口碑。一些后来崛起的品牌甚至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价格上的一些小变化将非常重要。或许会对他们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品牌的价格范围越高,影响越小。此外,一些商业模式“极端”的品牌也可以借助差异化避开风暴。
在这场涨价风暴中,喜茶和奈雪的茶可能是受影响最小的品牌。
从客单价和品牌调性来看,毫无疑问,喜茶和奈雪在——25-30元的价格区间处于金字塔最高点,且其门店多位于高端商圈。一、二线城市。很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被赶走了,他们选择的目标用户也不会太在意一两块钱的价格变化。一位新茶饮料消费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两元的涨价“只是触及了喜茶单价的表面”,这样的涨价他可以接受。
对于喜茶和奈雪来说,涨价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他们“合法”增加利润的机会。 “龙头企业拥有区位和消费水平的优势,因此在定价上有发言权。再加上消费者端对新中式奶茶的青睐和追捧,他们的涨价可以说是跟风、乘势而上。”趋势。”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更重要的是,喜茶近一年来多次传出上市传闻,奈雪的茶甚至先行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截至目前,喜茶最新估值已突破160亿元,而奈雪茶的估值也达到129亿元。趁着这波涨价提升盈利能力后,二者必将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另一个难以被涨价所动摇的品牌是蜜雪冰城——,它是目前新茶饮料行业唯一拥有超过10000家门店的品牌。也是中国人均消费量最低的新茶饮料品牌。截至目前,蜜雪冰城尚未在公开渠道宣布“将提价”。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应用上也可以看到,其价格保持不变。
蜜雪冰城敢于对涨价说不,自然是有道理的。蜜雪冰城依靠自产核心原材料、自建工厂以及与上游茶山的联系,在保证5-10元低价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蜜雪冰城并没有像大多数品牌那样频繁地发布新品。单品所用原材料也比较常规,自然受高端原材料涨价影响较小。
与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相比,一大批位于价格金字塔中间的品牌处境要尴尬得多。
就高端品牌调性而言,无法与喜茶、奈雪竞争;从客单价来看,他们普遍10-15元的价格也难以与主打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竞争。如果加上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在喜茶上投入几块钱,或者干脆“沉入”蜜雪冰城。毕竟,新茶行业的产品基本都是一样的:一杯CoCo奶茶和一杯蜜雪冰城奶茶。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口中,可能根本没有区别。
确实如此。产品同质化严重、模仿门槛低是新茶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芋圆就是那个芋圆,水果就是那个水果。能与茶和牛奶搭配的零食并不多。即使品牌精心挑选茶和浓奶,也很难带来饮料口味的整体改变。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只要一家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另一家公司的类似产品就会效仿。新的茶饮品牌没有办法在产品上建立护城河。
典型的例子是,仅2020年上半年,喜茶与蜜雪冰城就有5款主要原料和烹调方法相似的产品,如喜茶的“生椰子”、“梅龙芒芒”、奈雪的“霸气好椰子”以及《霸气芝士翡翠瓜》。无论是原材料、上市时间还是销售价格,双方的产品都非常接近。
对于CoCo、Chamomo、一点点等中端品牌来说,快速推出新产品曾经是他们捕获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竞争对手日益增多、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推出一款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产品,让消费者为大众化的产品买单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些品牌甚至开始偏心,寻找其他的产品。原料。消费者是否认为糖分过多?然后加盐;消费者是否厌倦了桃子、芒果和草莓?橙子、菠萝蜜、番茄、苦瓜依次上位。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帮助下,这些看似“奇葩”的口味确实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消费者。
但无论如何,这些新产品仍然困在新茶饮料的圈子里。在此大前提下,不断争夺新速度只会导致行业内卷化更加严重,而价格的持续上涨无疑将进一步萎缩新茶饮料品牌的数量。发展空间。当新茶饮的“滚”到最后,有多少玩家能够生存到最后?归根结底,新茶饮品牌必须突破内卷化,考虑新茶饮品牌以外的其他赛道绝对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对于新茶品牌来说,除了寻求更多即饮产品(如咖啡)的增长外,拓展新零售渠道、进军更广阔的快消品市场也是一种选择。
与传统的即饮饮料相比,瓶装饮料、干果甚至饼干、薯片等产品都是新茶饮品牌可以发力的领域。一方面,这些产品不需要依赖线下商店,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便利店、网上商店)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自然愿意接受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快消品在各种消费场景下对消费者的微妙影响也能帮助品牌进一步加深市场认知。
目前,喜茶、奈雪的茶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其中,喜茶在2020年推出了气泡水、饼干、爆米花等快速消费品,奈雪旗下的“奈雪好食餐厅”,还有冻干水果酸奶块等产品。区域品牌乐乐茶同样属于第一梯队的,也于2020年底注册了“瓶茶”、“快乐茶”等相关商标。
虽然进入这一领域的新茶饮品牌必然会遇到元气森林、三只松鼠等网红品牌,但国内快消品市场的广阔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零售总额达41.1万亿元,其中粮油、食品饮料2.96万亿元。在这个世界上,新的茶饮品牌或许无法找到自己的道路。
活动历时两个月,内容包括:8月3日至9月15日为征集阶段;8月10日起,征集的散文、老...
所以,在如此忙碌忙碌的生活中,让我们头脑清醒、清醒的最便宜的方法或许就是喝...
勐海茶厂新区建设工地分三期建设,5年内竣工第一期将于明年交付1940年建成投...
对于世界各地的消费品巨头来说都是如此。细分行业的国产品牌自然也逃不过这...
用户评论
太难受了!每次喝一杯奶茶都不便宜了,我记得以前几块钱就能买杯好喝的奶茶,现在七八块都是基本价格,越来越不亲民了。希望茶百道和CoCo都可能想想消费者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卷确实让人头疼,尤其是餐饮行业,为了抢占市场,总是不断提高价格、更新口味,可消费者也就买不起经常喝了。这种“拼”其实损人不利己,还是回归初心比较好。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理解茶百道和CoCo都可的无奈,原料成本越来越高,人工工资也涨了很多,他们压力也不小啊。可是奶茶行业本来就是竞争很激烈的领域,总不能再把所有压力都传导给消费者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很多奶茶连锁品牌的口味都已经越来越类似了,缺少个性和创新,为了内卷反而失去了顾客的真正喜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涨价确实让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对于学生党和低收入群体来说更加沉重。茶百道、CoCo都可作为国民奶茶,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希望他们能找到其他平衡的方式,不要让消费者负担过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以前奶茶的价格确实是比较亲民的,现在真的是越来越贵了。我觉得奶茶品牌还是应该关注顾客的需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和价格,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很喜欢喝奶茶的人,但看着这些连锁奶茶店涨价、内卷,我越来越没法承受了。希望他们能明白,不只是一味追求利润,顾客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如果茶百道和CoCo都可想要转型升级,可以考虑开发一些更高端的产品线,或者更注重体验感的服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卷的本质是竞争压力过大,这种压力确实会迫使企业做出各种选择。希望奶茶行业能够更加理性、健康地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价格上涨是消费者的痛点,但原料成本上涨和人力缺口都是现实问题。茶百道、CoCo都可想要持续经营下去,必须找到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案,不能一味依赖涨价的模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奶茶是一种快消品,它的价格波动影响力相对较小。消费者可以选择更经济实惠的饮品,也可以减少饮用频率,降低消费成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篇博文让我忍不住回忆起我以前经常喝奶茶的日子,那时候奶茶真的很便宜啊!现在想想确实有些伤感,也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便宜又好喝的奶茶可以尝试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茶百道和CoCo都可也并非都是涨价内卷,他们很多店面都有推出不同的优惠活动,价格相对比较亲民。只要多关注消息促销信息,就可以找到合适自己钱包的奶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奶茶市场的分析师,我认为内部竞争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茶百道和CoCo都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涨价确实令人心痛,但我理解企业在成本上升压力下必须调整价格策略。其实,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理性消费,选择更经济实惠的饮品品牌,避免过度依赖特定品牌的奶茶。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茶百道和CoCo都可能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要只是为了内卷而内卷,拿出更多努力去研发更美味、更符合潮流的奶茶产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奶茶行业的发展现状感到担忧,我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内卷”并非长久之计。只有持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