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茶与油腻的中年:审美灾难?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茶与油腻的中年:审美灾难?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喝茶正在不断现代化。各种各样的茶艺复兴,艺术化的茶道、星巴克式的茶馆、奶茶店随处可见……对茶的不同兴趣,与生活的富裕、休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有关。
#在这里展示
00:0044:24
*为了方便大家收听长节目,书评周刊微信小程序以及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等多个音频平台上线了反向流行。也可以在以上平台搜索“反向流行”来听!
#本期主播阵容
#本期嘉宾阵容
*本文整合自本期逆人气播客嘉宾发言。欢迎收听完整版节目。
冬木子:近年来,我们似乎对喝茶形成了一个新的刻板印象:油腻。
王凯:茶道形式之所以流行,首先肯定是为了美观。但后来很多人只是走形式,却不知道这样做的理由。《三联生活周刊》早年,我们在做《茶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邀请我们去他们的茶室。当我看到第5个和第6个的时候,我快要疯了:大家都一样,互相抄袭,互相学习。我觉得这不一定是油腻,而是一场无关男女的审美灾难。
董木子:已经成为一种附庸风雅的社交行为。
王凯:前几天我和古琴老师戴小练聊天。她提到中国文化往往没有标准。古琴不像西洋钢琴那样有明确的分级标准。茶艺的体系也比较随意。茶有比较神秘的一面。它不是纯粹的农产品。比如,有的人会说,“我喝了这茶就出汗了”。这是一种有点神秘的经历。这种神秘感会被不懂的人利用,成为流行的营销说辞。
我最讨厌一句话:“茶生平等”。当你去很多地方时,有人会给你不好的茶,但他们会说“所有茶都是平等的”“你注定要喝这种茶”之类的话。茶怎么能平等呢?肯定有好有坏。这种话语与认知、知识、审美有关,只是道听途说。
董木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来都不是“定量”的。比如我们做饭的时候就说“加点盐”,不追求标准化。
于亚勤:一切都有标准,但标准的制定本身也是权力的象征。谁来决定什么是好茶?为什么其他农产品不像茶叶那样被赋予如此深厚的文化意义?
王凯:中国茶的标准是文化标准,而不是品鉴标准。中国人最早把茶作为一种植物来饮用。日本人类学家在西双版纳调查发现,当地人把茶当蔬菜吃,把嫩叶煮熟。魏晋唐时期,寺院饮茶时,不少人在茶中加盐、胡椒。这是蔬菜汤而不是纯饮料。《金瓶梅》 李王婆卖茶,茶里总是夹杂着各种花香。
陆羽写下《茶经》,说“茶有真香”。他为中国茶树立了很高的文人标准。茶叶不能与其他原料混合或添加。必须符合茶的香气,汤必须醇厚。从此,这成为中西品茶的一个关键区别。英国下午茶中著名的伯爵红茶添加了大量佛手柑精油;但如果中国茶叶卖家告诉你,我们的茶加了很多糖,你就会认为这种茶很低端。
陆羽《茶经》
所以,中国茶的标准确实是中年男人的口味。例如,人们会认为桂花茶、荷花茶是小女孩的茶,而不是文人和医生的茶。华丽、芬芳或刺激的花茶是年轻人的茶,在饮茶者眼里不叫茶。茶可能是中国人基因里的东西。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似乎大家都普遍开始喝茶了。
董木子: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喝茶习惯。瑞幸咖啡嘴上说要在中国推广咖啡文化,但实际上能拓展的市场空间有限。茶和咖啡都在争夺一个人的咖啡因摄入量。
于亚勤:现在中国城市里大力提倡的咖啡馆文化,往往把咖啡馆当作商务会议的办公场所。中国茶似乎缺乏这样的商业推广?
王凯:这样的尝试很多,也有人一直在做。几年前,市场上钱多的时候,人们整天喊着“中国的星巴克”。很多开茶馆的人都是星巴克高管来创业。台湾有一家“茶坐”,但后来变成了餐厅。
像星巴克这样的空间根本不以美味的咖啡而闻名,而是一个谈论事物的地方。泡茶、喝茶的方式和今天咖啡厅喝茶的逻辑不太一样。咖啡是一次性冲泡的,但好茶却需要专业人士不断地冲泡。冲泡4、5次后味道最佳。在茶馆里,喝一杯好茶需要复杂的冲泡,需要时间,但喝坏茶却很无聊。
如今,我们看到以喜茶为代表的茶艺文化正在流行。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在台湾,一条街上大约有10家手摇茶店。如果你把茶磨碎,像咖啡一样冲泡,冲泡就不会有困难了。或许五六年后,茶会会变得更加流行。当然,如果接下来我们都变穷了,没人投资这个,那可能就行不通了。
网红茶饮
董木子:也许喝茶经济就像口红经济?
王凯:有可能。手摇茶是以前瓶装饮料的升级版。茶中加入糖和奶,也可以标准化生产。总之,我认为未来一定是茶的世界,而不是咖啡和酒的世界。
03中年人玩“茶道”年轻人喝奶茶?
董木子:古人喝茶,文人喝茶有自己的方式,老百姓喝茶也有自己的方式。以前的茶馆是什么样的?
老茶馆
于亚勤:现在的奶茶店和茶包已经与现代生活兼容,但更多人可能把茶当作糖分和咖啡因的补充,关注点不再是茶本身。
董木子:古人喝茶的精神赋能是由文人完成的。现在的年轻人喝茶似乎都是靠糖来赋能的?我喝的是做肥宅的快乐……
王凯:年轻人需要糖,中年人要避糖……
于亚勤:也许,中年人相对摆脱了社会和工作的弱势地位,所以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茶带来的慢生活。
董木子:说到底,文人茶饮涉及到很多隐性的知识和技巧。与新东方厨师学校不同的是,你可以参加速成班。喝茶历来是有阶级之分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喝茶方式。
王凯:宋代审美发达,明代文人制度高度发达,所以喝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他们通过喝茶进行了许多游戏,喝茶有一个跌宕起伏的高潮。当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茶是日常饮品。
清代乾隆以后,我国瓷器产量锐减。国家穷,生存困难,所以大家都忘记了这些事情。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其实很穷。富裕的时代会给你玩很多花样的机会。如今,社会财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大家都有钱了,有闲了,都开始创新了。 2010年后,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又发生了变化。国家也在探索、宣传、弘扬这种文化自信。看看现在有多少穿着汉服的孩子在“假装”喝茶?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第04部分传统茶文化,一种“发明的传统”?
董木子:现在说到茶道,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它们有各种复杂的规则。在中国茶道的传承中,标准化是不是显得非常明显?
王凯:中国人好像没有像日本那样有学校。我们有的是一些喝茶的“大家”和一些美味的茶。龙井盛名于明清,武夷茶盛行于清代。今天的功夫茶只是福建、广东的边缘一代保留下来的一种饮用方式。中国宗教其实和茶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是物质功能。僧侣们喝茶提神,修行修行,谈论禅宗。
另外,中国各个时代的茶叶不同,不同时代的饮用方法也不同。宋代喝饼茶,明代喝散茶。至于最近发明的红茶,则有不同的标准。十年前,流行喝大红袍、铁罗汉。现在人们喜欢喝普洱来解腻、去油。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吃不饱的社会,谁觉得这种茶好呢?唯一能成立的标准就是陆羽的话“茶有真香”。
日本茶道
董木子:所以今天的传统茶文化也是一种“发明传统”。
王凯:我认为中国的茶文化根本没有固化。它年轻而有活力。如果你仔细查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茶道规则并不亚于日本。但日本的茶道比较正式,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冷淡。中国正在追求很多改变,中国人还是很擅长耍花招的。喝茶不是死板的,而是不断流动、变化的。不能说“中国茶自古如此喝”。每一代人都有创新。不要认为喝茶的方式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要认为有些人只是在装腔作势。
于亚勤:今天中国茶道的多样性是否与我们文化传承的断裂有关?
王凯:这不仅与清中叶以来文化体系的断裂有关,也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战争有关。如果说1860年以来传统中国与西方的碰撞是一次彻底的决裂,那么新中国的恢复和建设也是一次震撼。中国人进入相对富裕、悠闲的生活才不过20年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存一个流派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不仅需要金钱,还需要智慧。
唐代宫廷茶具
于亚勤:普通人怎样才能快速、经济、有尊严地融入喝茶生活?
王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知识就是力量。在做出选择之前,你必须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比逛茶乡听商人的谎言靠谱多了。但是,普通人不应该妖魔化茶。喝茶不是“假装”消费,而是个性化消费。此外,在很大程度上,茶叶其实很便宜。听说今年很好的龙井茶要6000多元一斤,相当于60元一杯上品。今年我遇到了一种很好的绿茶,售价800元一斤。如果喝100次,每次只需8元。
事实上,台湾做得很好。在台湾,下游市场影响上游,消费者影响茶农。他们不追求茶的奢华,只希望茶是健康的,有良好的生产环境,按照自然农法种植。
冬木子:能推荐一些关于茶的入门书籍吗?
王凯:两本参考书。一是1920、1930年代农学家吴觉农的《茶经述评》,他对陆羽的《茶经》做了当代注解;另一篇是20世纪90年代写的《中国茶经》,解释了主要历史时期的茶叶生产技术。茶文化的发展比今天的书籍要好得多。谢知章的《清香流动:品茶的游戏》也不错。写了台湾乌龙茶的品尝、饮用,以及如何选择杯、壶、茶具。写得简单又深刻。现在有很多注重审美和个人体验的新鲜茶书,但我不是特别喜欢。
《茶经评述》 主编吴觉农
《中国茶经》 主编陈宗茂
《清香流动:品茶的游戏》 谢知章
#本期节目会讲到
02:08 茶与油腻的中年:审美灾难?
04:24 以神秘的方式喝茶,符合中国文化“无定”的特点
07:51 不只是农产品:好茶的标准是“中年男人”的味道?
11:47 星巴克之类的中国茶馆?
14:37 奶茶潮流:口红经济?
16:36 很多老茶馆已是“遗迹”
18:02 肥宅的幸福:今天,茶的赋能是糖吗?
19:58 英式下午茶,全球贸易的文化产品
23:42 西方人眼中的好茶并不符合中国的标准
25:44 有钱有闲才玩茶?宋明及近代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27:42 所谓茶道是“发明的传统”
29:38 如何体验茶之美?
30:38 日本人有抹茶道和煎茶道,但中国人没有喝茶的学派?
35:52 饮茶界“平民”多吗?茶是炫富的奢侈品吗?
41:53 喝好茶从读书开始
-结尾-
这体现了茶和人的重要性。明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说过:“人从六脏中的...
但如果喝错了,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有丰富饮茶经验的茶友...
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8.86港元/股,较发行价19.8港元下跌4.75%,开盘总市值为323.4...
如今,喝茶正在不断现代化。各种各样的茶艺复兴,艺术化的茶道、星巴克式的茶馆...
用户评论
我之前就觉得有些中年男性的穿衣风格很有问题。西装配着运动鞋,衬衫塞不进裤子......总感觉就像在重温90年代的翻旧电视录像!但没想到会有人把这种打扮上升到“审美标准”了,这可真是我的心头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中年人追求舒适和自在的穿衣风格很正常啊。工作压力大,谁也需要放松一下?更何况茶油腻的搭配更能体现一种成熟沉稳的气质。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不必刻意去迎合别人的眼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茶与油腻中年”说的太狠了,不是所有中年男性都这么穿吧?我也见过不少品味和气质都不错的中年男士,西装革履,谈吐文雅,你这样一总结,我总觉得不太公平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篇文章把我笑惨了!我的老爸就是典型的“茶油腻中年”,每次都穿着一件脏兮兮的马甲和一条旧牛仔裤出去买菜。感觉他就像个走出来的复古小说人物,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不过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有点碍眼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喜欢茶与油腻中年风格的粉丝,他们的选择也应该被尊重吧?难道就不能容纳不同的时尚观念吗?这篇文章过于主观化了,容易引起误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很对!“茶与油腻中年”已经是社会普遍现象了。从一些公共场合和人群中不难发现这种穿衣风格,让人忍不住摇了摇头……也许这是时代的一种改变?反正我是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读起来有点像在嘲讽中年男性啊!难道中年人没有自己的时尚选择权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审美观,咱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吧,不要用一种偏激的语言去贬低别人的选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身边有很多茶油腻的中年男生,他们穿衣风格确实很让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他们在刻意地营造一种“复古”的感觉,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显得土气、老套。估计这是他们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吧,理解他们的执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有道理了!我一直都很不喜欢这种“茶油腻中年”的穿衣风格,感觉特别别扭、不协调。 尤其是一些配饰和发型更是令人抓狂!希望未来的时代能够更加追求时尚和精致的审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喜欢复古风的年轻人,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过于激进啊!茶油腻的中年男士,他们也可能是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种穿衣风格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仪式感。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不要用狭义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审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这篇博文的观点,油腻中年男的服装风格确实让人出格!他们喜欢把一些非常老旧的元素结合起来,却忽略了现代时尚的审美原则。或许是年纪大了对潮流感掌握不当?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很多中年男士的真实穿衣状态,不禁感叹时代的变化真是迅速啊! 过去那些经典款式的服装现在都被他们翻新出诡异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时尚轮回”?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标题就忍不住想笑,油腻中年?这不是一个很贴切的描述吗?我的邻居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总是穿着一件又一件花哨的衣服,看起来非常怪异。 我真是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能够驾驭这种风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与油腻中年”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也许是作者过于强烈的个人主观性导致这样的表达吧?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应该被标签化和评判。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其实挺喜欢这种复古、怀旧的穿衣风格的! 看了一些油腻中年男的穿搭视频,感觉他们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是那些追求潮流和时尚的新潮青年所不具备的。也许我们应该打开自己的脑袋,尝试接受不同的审美方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对“茶与油腻中年”这种穿衣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打扮也是来自内心的一种渴望和表达,他们或许是在追逐着过去的记忆,或是试图找到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