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话题,我想了很久,对于黄山毛峰我文章里很少有认真写过。主要是我觉得黄山毛峰太常见,最近几年好的黄山毛峰也是比较少见了。那黄山毛峰到底怎么样?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是给90后,00后一个全新的认识。年纪大一点的老茶客应该都清楚黄山毛峰在中国绿茶的地位。我会从历史和现在两个角度认真评判这款茶。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也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或许,这将会对黄山毛峰有一个促进作用。
历史篇—黄山毛峰的故事
黄山毛峰历史的名称有很多,比如毛尖,雀舌,云雾,金芽等等。最早出现“雀舌”实际上是黄山毛峰的等级,是仅次于莲心的等级说明。应该在过去没有雀舌这款茶。那黄山毛峰最早叫做毛峰茶,属于歙县的茶人谢正安创制,选用明前嫩芽,为一芽一叶初展,或者二叶一芽为制作的原料。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为了发展黄山旅游,带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加上黄山风景区周边的茶叶制作的毛峰最佳,因此最终以黄山毛峰命名。
但是毛峰茶的创制在1875年左右,这款茶流行于清末时期,当时这款茶的稀有程度堪比现在LV。主要原因是①黄山毛峰在那个时间属于精制名优茶,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是大众绿茶,大部分是炒青(比如松萝茶)或者是发酵的黑茶,还有切割的CTC红茶,完全没有美感,对于黄山毛峰的问世,打破了当时对绿茶的审美。尤其是芽叶分明,冲泡之后香气浓郁,口感鲜爽,很快赢得了上海贵族的喜欢。其实在明代以后,原叶茶的冲泡在王公贵族中就很流行了。
历史篇—黄山毛峰的荣誉
现代篇—黄山毛峰的仿制
黄山毛峰市场的占有率在2000年前后,甚至达到绿茶的40%这一恐怖数字,几乎全国只认识黄山毛峰。那时候的西湖龙井由于全部采用手工制作,虽然名气大,但是市场占有率低,后来随着2008年以后,西湖景区的发展,才真正撬动了黄山毛峰的绿茶地位。论全国影响力来说,黄山毛峰确实有过辉煌时刻,但是正是如此,全国各地开始仿制黄山毛峰,比如四川的眉山,湖北的宜昌,安徽的其他茶产区,浙江的部分地区。仿制的有什么好处,为何可以抢占市场而且是疯狂席卷呢?主要是价格低廉,那时候仿制的黄山毛峰基本相当于黄山毛峰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加上上市时间比本土黄山毛峰早10天以上,这才导致黄山毛峰市场逐渐萎缩。由于仿制黄山毛峰外形比正宗的好看,导致市场消费者在只关心外观的情况下,选择了仿制的,由于味道团第悬殊,导致黄山毛峰的口碑极剧下滑。
现代篇—早茶的出现
早茶我觉得是农科院最大的败笔,有其他项目不去研究,反而研究树种过早的上市,看似增加了市场销售,为老百姓带来了短期的收益增加,实际上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西红柿,你现在很难买到沙瓤的西红柿,清一色的早熟品种,口感差不说,各种农药残留也多。这个现象茶叶里很常见。尤其是黄山毛峰。目前最坑人的早茶品种就是乌牛早,浙农117,福选九号,川芽早,还有改良的早茶品种。带来的最大伤害就是①香气很弱②滋味很淡③外形好看但是杀青不足干燥度不够④特别容易黄汤。
传统正宗黄山毛峰与仿制的黄山毛峰有什么区别?
第一,传统群体种黄山毛峰干茶根茎部位带根蒂,主要是黄山山体坡度大,茶树生长时间周期不同,同一时期采摘,茶叶老嫩不均匀,早期的都会有根蒂。芽叶呈现,叶短小略宽,芽尖修长,短且瘦,显白毫,干茶色绿显黄。如果是大叶种黄山毛峰,芽叶粗壮,干茶整齐不散叶,叶片较宽,干茶抽条挺直。色泽鹅黄,芽壮根茎稍长。相反如果是仿制的,叶白显翠绿,无黄色,芽中白毫显露,芽根茎短。其中乌牛早会出现并蒂芽,汤色绿,十分钟后显黄褐色。浙农117多以炒麦香,由于茶叶发芽早,滋味寡淡,通过高温烘焙增加茶叶表面香气。如果在购买中,记住一定通过冲泡来判断真假。
第二,传统黄山毛峰多以花香,熟板栗香,清香为主,无青草气。早品种的多以甜香,高火香或者青草香气为主。上市时间在3月20日前后,而早品种的基本在3月初就上市了。
总结篇—市场的选择
黄山毛峰受到冷落,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市场的自然选择,相较于其他茶叶,黄山毛峰的问题也是其他茶叶面临的问题。为什么黄山毛峰如此受冷,我想和当地的政府也有关系,还有在市场营销上也没有下足功夫。但是我认为最核心的是消费者的喜新厌旧。随着琳琅满目的新品种,新名茶,也让大部分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款传统名茶,没有创新的营销,我想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加上黄山毛峰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品牌的升级,导致很多消费者把便宜和毛峰画上了等号。这就导致年轻的消费者根本看不上黄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