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锦江发布丨茶馆里的文化传承——悦来茶园说川剧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17 16:35:23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而其独特的茶文化更是闻名于世。成都人爱喝茶,在这里,竹靠椅、小方桌、盖碗茶是最常见的场景。人们轻轻吹拂茶汤上的茉莉花,呷上一口,便开始侃天说地、打麻将、看戏、采耳,好不安逸。


一城居民半茶客”,这句成都民谚道出了茶在蓉城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日前,成都老茶馆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更是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成都的茶馆百态丛生,雅俗皆有。当市井的千姿百态在茶香里氤氲,清音、竹琴、川剧、评书等表演一一登台,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茶馆中传承和发扬。茶馆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时代的风起云涌在这里上演。

“悦来茶园亦戏园,紧锣密鼓闹翻天;喝茶看戏嗑瓜子,个个都是小神仙!”位于成都华兴正街的悦来茶园始建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成都市民称为“川剧窝子”,是众多戏迷心中的川剧“圣地”。

“自成立以来,悦来茶园便是川剧的据点与载体。”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家一级导演熊剑是悦来茶园的义务讲解员,他向记者讲述了悦来茶园与川剧共同发展的那段历史。

1908年,悦来茶园正式营业。茶园亦戏园,是成都近代文化史上第一个大型、正规的剧场。“悦来”二字取自《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之意,期待远近的观众和茶客都来光顾。郭沫若曾写道:“成都最首出的新式戏园,名‘悦来茶园’。”

1912年,以川剧界领袖康子林为首,由长乐、宴乐、怡乐等十大戏班的部分艺人联合组成的三庆会剧社成立。在此之前,各个戏班以声腔命名,分别叫作“胡琴班子”“高腔班子”“弹戏班子”“灯戏班子”等。“三庆会”成立以后“五腔共和”,把川剧的五种声腔统一,逐渐把川剧的声腔确定了下来,川剧之名才渐渐形成。

熊剑说,五腔之中其实只有灯戏是四川的,另外四个声腔都是外地传入。但川剧的特点就是不断对来自各方的艺术形式进行地方化改造,既保留了原南北戏曲的艺术精髓,又融入本土文化的独特气质,使川剧一跃成为西南地区影响最广泛的地方剧种。

“群英荟萃,名角如云”的三庆会,让悦来茶园的人气更上一层楼。那时,台下分正座、楼座、普通座,其中正座就约有500席。川剧与茶园的表演环境高度契合,赢得了极高的认同与推崇。据说,著名的川剧小生康子林,挂牌演出票价是两个银元,在当时可以买到2000斤大米。那时候戏迷的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追星的粉丝。如果有大牌的名角出演,早早的茶园里就已经挤满了人。

今天走进悦来茶园,依旧还能看到当年“三庆会”的旧影,从百年前的“三庆会”至今,悦来茶园的川剧锣鼓几乎从未停歇。

茶馆

代代传承川剧艺术生生不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悦来茶馆的基础上成立剧场,取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的诗句,命名“锦江剧场”,隶属于成都市川剧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剧场天天有戏,而且有时候一天三场,戏票仍然紧俏。如果遇到名角挂牌,有人甚至带着铺盖通宵排队买票。”熊剑说。

这一时期,川剧也走出国门,闪耀在世界舞台。著名剧作家徐棻就在自己的著作《舞台上下悲喜录》中回忆道,1959年以成都市川剧团为主的“中国川剧团”,就曾风靡东欧各国。113天中,川剧在东欧36个城市演出69场。川剧传递人物情绪的饱满力和非凡、丰富的表现力,让海外观众见识到川剧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名家有名戏,剧场里时常座无虚席。”学戏时熊剑常常到悦来茶园来看戏,看着名家们的演出,他心中的梦想也开始萌芽。“那时名家如云的悦来茶园对每个学戏的学生而言是‘圣地’一般的存在,登上悦来茶园的舞台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追求。”毕业后,熊剑如愿登上了悦来茶园的舞台,虽然距今已有30多年,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台时的场景。“还记得那是一场折子戏《肖方杀船》,因为缺乏舞台经验心里特别紧张。第一次演出难免生涩,但表演结束后,台下的观众依然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舞。”熊剑说,他的内心当时只有一个信念,那便是要好好地练就一身本领,唱出一片天地来回报观众。

正是这样一个包容的舞台,给了年轻川剧演员成长的机会,让川剧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悦来茶园里欣赏到最地道的川剧。熊剑说:“为了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未来川剧之星,2012年起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便和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联合开设川剧少年班,进行定向培养。”市川剧研究院专门派“梅花奖”名角进行教学,邀请四川大学、成都教育学院的老师编写人文素养教材。在学习好唱、念、做、打等基本功以及文化课后,学生们便会登上悦来茶园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艺。悦来茶园也慢慢成为了全川公认的集演出、教育、研究三位一体的川剧戏窝子。

茶馆

守正创新川剧的“年轻态”表达

穿过春熙路的喧嚣,越过太古里的时髦,阅尽一个世纪沧桑的悦来茶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越发耀眼。为助力新时期川剧发展和成都市文化艺术繁荣,随着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实施,2020年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启动,悦来茶园、锦江剧场、川剧博物馆等核心的功能区域都保留了下来。

2023年戏迷们熟悉的悦来茶园盛装归来。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基础上,川剧也开始与时俱进、创新变革。用什么样的形式让川剧艺术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让更多的年轻观众爱上川剧?这是当下成都市川剧院正在探索的课题。

生于1999年的王裕仁来自梨园世家,是成都市川剧院的青年演员。从小在锦江剧场后台长大的他耳濡目染,3岁学变脸,7岁上“春晚”,12岁就荣获小梅花“金奖"与“十佳"称号。

作为青年力量,王裕仁尝试为川剧舞台注入新点子,自编自导了青春版实验川剧《离恨天·审》。

《离恨天·审》的名字和架构来源于《红楼梦》:警幻仙姑居“离恨天”之上,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剧里,来自《焚香记》《玉蜻蜓》《双魂报》三个传统剧目中的“负心汉王魁、申贵升和姚安”,将“穿越时空”同台亮相,迎来各自的审判。有趣的是,究竟先审判哪一位“渣男”,上演哪一折,完全取决于现场观众的决定。这一设计巧妙地增加了观众在戏剧中的参与度,真正做到“沉浸式”与“随机性”,让观剧体验变得非常有趣。

在王裕仁看来,内容是吸引年轻观众观看川剧的关键。“我们的初衷是想以一个新戏的面貌,以更现代的时代节奏,给大家展现出传统川剧的精华。”王裕仁说,“现在,看川剧的年轻人有所增加,但还可以更多。在创作这部剧时,我和团队不断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之间的平衡点。既保留老川剧特点,又有创新化、现代化、年轻化的呈现方式。”王裕仁带着该剧走出成都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观众们评价道,“这是一部兼容度很高的作品,对爱看戏的和戏曲小白都很友好,可看性很高。”“新编戏里的一股清流,结构完整,有想法有讲究,有演技有颜值,非常值得更多人看到!”

如今,原汁原味的老川剧依然在悦来茶园上演。成都市川剧院在此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了不少反映时代和当下的新川剧,如《天衣无缝》《尘埃落定》《碧潭飘雪》等。同时,成都市川剧院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川剧,一方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唤醒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

接下来,锦江区还将依托省市川剧院集聚优势,充分挖掘川剧文脉的优势文化产业内核,强化街区衍生“川剧+”产业生态链,打造集创新、体验、展示和消费于一体的川剧文化主题街区,让街区延续文化、焕发活力。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