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大事记 |(五)三国~两晋-从品茶到咏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2 11:07:41

中国茶历史大事记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历史悠久,从文物和传说,追寻百万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人从发现茶,到种茶、采茶、制茶、饮茶,以茶代礼,创作茶诗,绘制茶画,将茶演绎成了生活、艺术和文化,留下数以千计的茶典籍,流传着优雅恬美的茶故事

中国茶历史大事记以朝代纪年为序,标注公元纪年,全方面收集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茶大事,展现中国茶从古至今,走来留下的历史印记。

三国~两晋(220-420年

三国蜀建兴年间(223—237年),出现饼茶和调饮方法。三国张揖《广雅》中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广雅疏证》魏张揖著 清王念孙疏证

在甘露2年至宝鼎4年(266—269年)的三国吴末帝孙皓时代,出现“以茶代酒”习俗。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孙皓每宴,坐席无不能酒,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浇灌取尽。韦曜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密赐茶茗以当酒。”吴国君主孙皓(264年~280年)),孙权之孙“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 280-289年),出现我国最早的茶诗。时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杜育所作《荈赋》,是最早以茶为主题吟咏茶事的赋文。此说出自宋代苏轼《寄周安孺茶》(摘句):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着始于陆。

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

唐代《艺文类聚》中收录西晋杜育《荈赋》

西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䥶。”说明饮茶风气已波及家庭妇女。

左思在武帝太康年间(280—289)作《三都赋》(蜀、魏、吴三都),为西晋词赋之冠。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至元康四年( 290-294年)年间,社会上出现零卖茶粥、茶水的小贩。陆羽《茶经》写道:“傅咸《司隶教》曰‘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妪,何哉?’”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

陆羽在《茶经》中引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

《广陵耆老传》

刘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元,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荼之属,亏败国体。”

江统官至散骑常侍。晋怀帝永嘉(307— 313)中卒。

《晋四王起事》记述"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可见西晋时茗饮已普及,上至王公下及走卒。

郭璞注《尔雅》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郭璞词赋为东晋之冠,元帝司马睿(317—323年在位)重用,任著作郎。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他所注解的古籍有《尔雅》、《山海经》、《穆天子》等。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至永昌二年( 317-323年)年间,以茶待客约定成俗。弘群《食檄》中载:“寒温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庶、木瓜、元李、杨梅、五味”。

东晋成帝成和五年至孝帝太元十年( 330-385年)年间,开始“以茶倡俭”。《晋书·桓温传》中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惟下七奠(奠是尊之误)拌(一作柈,古通盘)茶果而已”。在《晋中兴书》中,写了陆纳以茶果宴请谢安的故事。

在三国、两晋时期,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上至王公下至百姓,“以茶待客”已约定成俗,“以茶代酒”的习俗也开始出现。同时,最早的茶诗和茶赋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茶,开始步入大雅之堂。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