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喝岩茶/白茶/红茶时

来源: 敏敏
发布时间:2024-02-24 00:58:14

大家好,关于试喝岩茶/白茶/红茶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试喝岩茶/白茶/红茶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阿萝最近迷上了做面包。

第一次做,等了三小时,出来的是一团湿湿的面团。

查了原因,水放太多。

第二次做,面包确实是发起来了,但颜色很淡,素白色的,不像美食博主拍的那样金黄诱人。

查原因,烧色调低了。

第三次做,放了蔓越莓,结果,果仁加进去,影响了发酵,发得太软,塌了。

....

后来就严格按照方子上的比例来做了。

买了秤,买了量杯,买了计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对太对了。

如果工具不到位,如果水和面粉的比例没调好,面包是发不起来的。

会塌掉。

烘焙是如此,泡茶,亦是如此。

泡茶的工具不到位,茶与水的比例没调好,茶泡出来,也是不好喝的。

这就是我们首推标准盖碗的原因。

所谓标准盖碗,它其实跟烘焙时的量杯,是同一个属性——计量水量的。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太多的水,能把面包烤成面团,也能把茶泡得清汤寡水,味同嚼蜡。

而过少的水,又会把茶汤泡得苦涩难言,难以下咽。

总之,这就是一种中庸之道——不多不少刚刚好,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而这增一分和减一分之间的度,需要如何才能学会把握呢?

有经验了,可以按经验来操作,则十之不离八九。

比如称了六七年的5克干茶之后,我们不须借助克秤,手抓也能大致不错地抓出5克干茶到盖碗里——目测茶叶堆叠的高度、以及盖碗中茶叶的体积便能推算。

然而,刚开始喝茶,还没一两年,还没每天喝茶量达到20克的情况下,还是要借助工具的。

称茶叶需要借助克秤,而量水,则需要标准盖碗。

有了克秤,能称量出精确的5克干茶,8克干茶,有了标准盖碗,能让我们注水时大致把水量保持在标准的100毫升、110毫升左右。

这样大致精确的比例,才可以保证茶与水的比例是正常的,也才可以保证我们喝到的茶汤,是极为标准的香气与滋味——香也好臭也罢,浓也好淡也罢,都是这款茶最真实呈现出来的味道。

是它最原始最本真的样子,没有经过修饰的天然面貌。

有茶友老喜欢拿审评说事。

说武夷岩茶审评的时候,用的是90毫升盖碗,投的是5克干茶。

而我们认为的标准盖碗是110毫升,投的是8克干茶。

所以,他觉得我们的标准,不对。

其实哪里不对?

水涨则船高,船高则水涨。

盖碗加了30毫升,茶多了3克,有何不可?

再说,审评这种泡茶方式,与平时大大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审评泡茶,那是在一种特殊的时间段,由特殊的人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喝茶方式。

我们平时喝茶,是喝高兴,喝愉快,喝个酣畅淋漓。

我们平时喝茶,是喝茶好的那一面,感受茶美好的香气滋味与汤感。

而审评则不同了。

审评是找缺点。

它是由专家们进行的,一种把茶叶的大多数内质都闷出来,从中找出缺点最少、优点最多的一款茶的一种甄别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于业内人士加持的评选,比赛,斗茶赛上。

却不会是茶掌柜卖茶时的首选。

哪个茶掌柜脑抽风了,卖茶的时候闷一杯苦涩味浓重的茶汤给客人喝?不把客人吓跑才怪。

同样,审评更加不会是我们平时喝茶时的选择——喝茶不找优点找缺点,那不是找抽么?

再说普罗大众的茶友又不是专业人士,就算真的把茶叶的各种缺点都闷出来到茶汤里了,大家也喝不出来,更加地喝不懂呀——就像巧克力味,内行都知道是存坏了受潮所致,但偏有大量外行受人怂恿,说这是好茶才有的味道——这件皇帝的新衣,实在是太过于赤果果了。

心思活泛一些的茶友,是不太会在标准盖碗的拘束里度过一生的。

他们太渴望挑战自己了。

于是,有了标准盖碗之后,使用过五六七八年标准盖碗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这时候,便可以随心所欲,玩转泡茶了。

可以随便拿只什么大碗,就能泡茶。

可以随便便拿只什么缸,或者壶,就能泡茶。

我见到的方大师,便是用两只老建盏,上下合盖,便能泡茶。把四季牡丹泡得温柔似水,十分符合他与世无争的性情。

可见,到了至高境界,当可无视标准。

但尚未臻至化境,便该谨慎、严格地按标准来泡茶。

如若过早抛却标准,极容易被错误的香气与滋味误导,从而误入岐途。

把苦涩味当成武夷岩茶的标准,把巧克力味当成老白茶老银针的标志,把地瓜味当成金骏眉的旗帜....这简直是太惊悚的认知范畴了。

午夜梦回也会吓哭小朋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