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耐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绿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谁更耐泡

来源: 敏敏
发布时间:2024-01-16 01:58:44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的耐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绿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谁更耐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叶的耐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绿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谁更耐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耐泡性这个指标对茶叶的品质重要吗?

当然重要。

一款茶是否耐泡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这款茶的看法,甚至有些爱茶的人会把茶叶的耐泡性作为衡量好坏的一个指标。

茶叶耐泡=好。

这个等式虽然不是100%真实,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耐泡性这个指标的态度。

有个朋友曾吐露:“我招待客人的时候还是喜欢泡岩茶、普洱茶、老白茶。"

这有什么特别的吗?

“抗泡!做绿茶的话,要换三五次。频率太高,比较麻烦。像普洱茶,你之前送的茶花很好。泡15次就没问题了。可以直接把对方喝趴下。说完了,茶还是可以泡的。"

绿茶和普洱茶似乎是最鲜明的对比。

如果平时是招待客人,真正耐泡的茶会比较受欢迎。不然频繁换茶就有点忙乱了。

然而,关于泡沫阻力的争议不断。

抗泡性好的茶叶可以直接判定为品质好的茶叶吗?

六大茶中,哪些茶是抗泡的?

单纯从盖碗泡茶的角度来说,白茶、普洱茶、岩茶都可以算是耐泡的代表。

白茶按年份可分为新茶和老茶。随着年份的陈酿,茶叶的耐泡性在上升。一个泡了三年的老寿眉饼(比如2016年秋季寿眉饼)至少可以冲泡10次。茶叶稍淡时,可以用茶壶泡茶。泡茶方法,

也可以煮2-3壶茶。

一个人喝茶的话,喝半天没问题。

耐泡性好的茶,总会让人心情变好。

新白茶还具有出色的耐泡性,即使是看起来很精致的白发银针,耐泡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一泡5克白银针,用开水冲泡,可冲泡十次以上。

谁说芽不耐泡?

都是因为没遇到一个高质量的高山银针!

耐泡性的另一个“代言人”是大叶种普洱茶,尤其是百年老茶,频频刷新茶客对耐泡性的看法。

前不久,我亲自去老班章村买老班章茶,创下了泡茶的新纪录。

我一泡茶,甚至觉得“一个人喝不完”。就算三五好友一起喝茶,也觉得这茶“喝不完”。

至于武夷岩茶,一点也不比普洱茶差。比如汇源老丛水仙之类的茶,正常水平冲泡13次。抗泡性极好的茶,总会生出“买就是赚”的想法。

与白茶、普洱茶、岩茶相比,绿茶、黄茶不耐泡。冲泡三五次后,口感迅速下降,各项指标都不如以前。

不耐泡的茶自然会让人觉得有点吃亏,好像做了亏本生意,容易产生偏见,不再愿意买不耐泡的茶。

但是,真的可以简单粗暴的从耐泡程度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吗?

不会吧!如果只从耐泡程度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很容易栽跟头。

一款茶的耐泡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内因:茶叶本身的物质层面。

外部因素: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储存条件、酿造方法。

影响气泡阻力的变量有很多。

其中,决定茶叶耐泡性最重要的因素是茶叶中内在物质的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茶叶中,它的内在营养成分是50克。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冲泡后,这50克的内部物质逐渐释放出来。

另一种茶,它的内在物质是100克。用同样的冲泡方法,第二种茶的耐泡性比第一种好,因为它的物质含量更高。

但是茶叶的耐泡性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茶叶种植的环境。

典型代表,有高山白茶、平地白茶、正岩茶、非正岩茶,都反映了山地环境对内部物质积累的影响。

以高山白茶和平原白茶为例。

高山白茶,所处的生长环境好,从温度到光照,到水质、土壤、空气质量,都适合茶叶的生长。在这些优质的环境中,白茶的有机质积累会增加,从而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经过陈酿后,会转化为丰富的花香物质和甘甜、醇厚、爽滑的茶汤。入口后会觉得茶汤鲜香爽滑。

另一方面,平地白茶的生长条件不如山区,温度、光照、水分、土壤都不是最佳水平。所以平地白茶很难像高山白茶一样积累丰富的物质,也很难陈酿出惊艳的口感。

但是,一款茶的耐泡性充满了不确定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火力不同的——岩茶。

来自同一个山场的岩茶,内部物质几乎相同,但冲泡阻力也会受到火力的影响。

在同等冲泡条件下,焙火轻的岩茶通常比焙火高的岩茶冲泡次数少。

按照耐泡就是好茶的逻辑,这些泡了几次的轻火岩茶是不是就比火力大一点的质量差一点?

当然不是!

冲泡次数少,不代表茶就一定差。只是因为轻烤的岩茶,它的内部物质还没有完全醇化,物质释放的更快。

但是,微火岩茶不一定是火力大的茶。会是更浓烈的岩茶,花香更浓郁,汤感更新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少若干次的冲泡次数,换来独一无二的风味,是轻火茶的魅力。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对比茶叶的冲泡方式。

如被大多数人认定为不耐泡的绿茶,它的冲泡方法与岩茶、普洱茶不同。

绿茶的冲泡方法,用的是玻璃杯泡法。

200毫升的水,搭配2-3克的投茶量,加入适量的,温度适中的水(通常是85),让茶与水充分接触、交融后,再喝茶。

因为茶和水比较长时间的接触,茶叶中物质释放速度会比较快,通常就显得绿茶不耐泡,续水2-3次后,滋味消失大半。但更改冲泡方式,它的耐泡度又会重新恢复。

比如改用盖碗冲泡,出水速度快,茶叶中物质释放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茶叶就显得耐泡一些。

综上所述,光是凭借耐泡度就断定茶叶品质的好坏,显然行不通。

不同茶类之间,也没办法从耐泡度上判断茶的优劣。并不能说耐泡的普洱茶,就一定比绿茶品质更好。

甚至有的人还喝不惯普洱茶那稍显浓烈的味道,还会觉得茶汤太苦,不如绿茶小清新。是以,单纯以耐泡度判断品质,太过偏颇。

耐泡度,会影响我们对一款茶叶的看法,有人会觉得茶叶一定要耐泡,才是好茶。

但这却不会影响判断茶叶品质的硬性指标。

衡量茶叶品质,有它自己的标准——香气、滋味。

茶好与否,还是要从香气、滋味等方面入手。

香气丰富、持久,香型清晰,滋味丰富,层次感强,不苦不涩,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茶该有的姿态。

一昧地根据茶叶的耐泡度判断品质,对茶叶而言,是不公平的。对我们自己来说,也容易有失偏颇,让我们丧失对好茶的衡量标准。

茶的优劣,耐泡度一项说了不算!

绿茶、白茶、普洱茶、岩茶,哪种茶最耐泡?

很遗憾,难以选出准确答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