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2023年喝武夷岩茶不能忘记的10件“小事”,轻松喝岩茶

来源: 梅丽
发布时间:2024-02-04 11:41:41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追到2023年喝武夷岩茶不能忘记的10件“小事”,轻松喝岩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追到2023年喝武夷岩茶不能忘记的10件“小事”,轻松喝岩茶以及追到2023年喝武夷岩茶不能忘记的10件“小事”,轻松喝岩茶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天气像往常一样多云。

天气不太好,但至少不刮风也不下雨。

然而,灰色的天空光看着就觉得索然无味。

要请一款茶香清、汤色亮、茶味醇的岩茶。

一杯提神,两杯解乏,三杯解忧。

元旦假期第一天正式开启。

在家休假恰逢公历新年。

这样的好日子,值得在老园子里开个泡泡纪念。

趁着新年的东风,上一层楼,让自己了解岩茶。

1.安溪产岩茶吗?

要认识岩茶,必须从武夷岩茶的概念说起。

武夷岩茶的官方定义可以从国标说起。

“它是在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栽培而成的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圈出重点。

首先,武夷岩茶是地理标志产品,只产于武夷山本地。

其次,需要合适的茶树品种,树木适应性有限制。

再次,加工工艺有具体限制,离不开基础烘焙。

最后,风味品质要有限制,要有岩骨花的特点。

这四个前提缺一不可。

外地产的武夷岩茶,根本不合理。

二、岩茶烘焙次数越多品质越好?

年底了,各种促销广告比比皆是。

下午看到一篇介绍。

“传统炭烤工艺马头岩肉桂,霸气十足,茶香浓郁,九烤九火。味道很浓,耐泡。”

我买karma烤9次。有必要吗?

当然不是。岩茶的烘焙靠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有时候,焙茶的方法不对。就算烤100把火,也不一定能把一个茶叶烤到位。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新茶,排除是老茶反复烘焙。

烘焙2-3次左右就够了。

不需要强行追求更多的焙茶和焙火次数,不仅从制茶成本上不划算,还会带来很多损失。何必呢?

结合岩茶制作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广告卖点哪里可信?

3.为什么岩茶水仙的香味闻起来不是很高?

这和岩茶水仙的品种特性有关。每个人都应该记住,水仙花的香味本身就是美丽的。

兰花淡雅,花沉水底,蓝底幽静细腻。

在岩茶中,水仙很难做出特别高调、高调、飞升的花香。

除非是香味高的小品种。

但这样一来,岩茶水仙的原味就失去了。

喝岩茶。如果你喜欢花高的风格,建议你喝兰琪、瑞香、金牡丹和黄观音。

岩茶水仙依然是“汤醇”的最大卖点。

水仙花的花香不求闻起来高,品茶时更注重茶汤的滑嫩醇厚。

喝香比闻香更有价值。

第四,3000斤的阎正肉桂,叶底应该有茶梗吗?

结合岩茶的制茶技术,真的不应该。

虽然,武夷岩茶在采茶的时候是带着茎和叶收割的。

但是,绿完了之后,岩茶的茶梗就要“退休”了。

在初步准备后,需要去除茶梗,然后进行下一次烘焙。

当你发现你买的那个大红袍、水仙、肉桂,你把泡袋剖开,把干茶倒掉,泡了几遍,叶底有几个深黄褐色的茶梗,说明它的做工太粗糙了。

一般来说,连茶梗都舍不得挑干净,什么叫好茶?

过多粗老茶梗的出现会降低整体茶香的厚度。

让茶汤口感粗老,不醇厚,不耐泡。

这个价位买岩茶,买个做工这么差的成品,真的不对。

五、岩茶、肉桂多茶、水仙少茶?

按照崔斯特的想法,无论水仙肉桂还是其他品种。用碗泡岩茶的时候,茶的量是一样的。

110 ml白瓷碗,茶叶8克。

基本上,入手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默认一次泡一袋。

投茶多一分,少一些,都不是好事。

泡岩茶肉桂,如果一味投茶增量,容易泡出劲苦茶味。

滋味太浓,广大新茶友未必能hold得住。

而盖碗冲泡老丛水仙,若是吝啬投茶量,难以得出极致醇厚稠滑的惊艳汤感。

喝岩茶,还是按标准投茶量来冲泡更好。

六、岩茶还魂汤放到最后都凉透了,还好喝吗?

建议先试一试。

同样一杯茶,趁热喝与凉透喝,是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趁热啜入,茶汤入口会感觉更香。

汤面上飘扬着缕缕香氛,啜入口中,唇齿留香,香滑细腻。

而头道茶泡出来后,先不着急分茶,留下一小杯充当还魂汤。

等一泡茶喝到尽头,再去喝下凉透的头道茶水。

此时此刻,你会感觉,岩茶凉透后再喝,茶汤厚度会更好。

从理论上,热茶在逐渐降温时,茶水内部的游离状茶味物质正在不断抱团、聚合、凝聚。

类似煮了一碗鸡汤,慢慢放凉后,汤面会结出凝冻。

茶味丰富的正岩茶,哪怕快出水冲泡,头道茶当中浸出的茶味物质同样数量可观。

等到喝过泡淡的尾水,再去喝凉透的还魂汤,你会感觉茶汤的稠润度格外好!

七、喝岩茶大红袍,为什么能同时喝出水仙、肉桂的味道?

这不奇怪。市面上你能买到手的大红袍,绝大多数是拼出来的茶。

而拼配大红袍最常见的用料,不是高香小品种。

而是最基础的水仙、肉桂。

因为水仙、肉桂这两大基础品种,在整个武夷山,种植面积最广。

几乎有做岩茶的茶农,家里都有种植。

庞大的种植基数面前,在拼配大红袍时,水仙和肉桂的出镜率自然不会低。

拼配时,水仙打底(奠定茶味厚度),肉桂提香。

至于其它品种,则是适时加入,增加最终风味特色。

最后在喝茶时,同时喝出水仙的醇,以及肉桂的辛锐桂皮香特色,半点也不稀奇。

八、一天喝几泡岩茶才合适?

前段时间和一位茶友聊天。

茶友问,平均算下来,我一天几乎要喝掉3-4泡岩茶,想问一下这个喝茶频率是不是太高了?一天应该喝几泡岩茶才算正常?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岩茶发烧友来说,只喝岩茶,不喝其它茶。

专注式喝茶状态下,一天内泡到3-4款茶,数量并不算多。

只要自己喝了能接受,没有空腹喝茶,没有大量喝入浓茶,没有选在深夜喝茶……

合理安排喝茶时间,一天喝3泡也不算多。

另外,还得看喝茶的完成度。

同一泡岩茶,是只喝前几冲就换茶,还是从头到尾喝到底?

茶叶本身是否耐泡,能不能做到七冲八冲不泡淡?

假设遇到不耐泡的岩茶,才泡几冲就换茶。

算下来,即便一个下午就喝掉好几泡茶,也不足为奇。

九、四大名丛里,为什么没有肉桂?

因为肉桂的成名时间太迟。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成名要趁早。

早出名,才有成为名丛的资格。

跻身名丛行列后,得到的认可越多,被评上四大名丛、十大名丛、历史名丛等称号的机会越大。

对岩茶肉桂而言,它算岩茶名丛,但不在四大名丛行列。

现在的四大名丛,包括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

算来算去,这个组合里都没有肉桂的身影。

别看现在的肉桂这么红,但它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时间不算长,在上世纪80年代才陆续推广。

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凭借牛栏坑肉桂的爆红,才有了后续各式肉桂的兴起。

从排资论辈看,成名晚,大器晚成的肉桂,当然不适合列入四大名丛队伍!

十、优质岩茶的茶汤,看起来最好是漂亮的琥珀深红?

千万别这么想,汤色深品质好。

武夷岩茶的标准汤色是橙黄明亮,而非红汤。汤色过深的岩茶反而得提高警惕。

比如,是不是做青时故意加重发酵,将三红七绿做成“全红”,有红茶化嫌疑。

比如,焙茶时是不是将茶叶焙过头,导致大量深色茶色素生出,让泡出来的茶汤变成酱油汤。

比如,投茶量是不是太多了?一泡包了10克、12克,甚至更多,导致泡出来的汤色非常浓。

以上种种,逐一深扒,真相并不难看清。

上文节选的岩茶10大问题,涵盖买茶、泡茶、辟谣等点滴细节。

但这些仅是其中之一。

喝一杯明明白白的茶,有些问题,就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新的一年开启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茶友们平日在喝茶过程中,有遇到任何相关疑惑,都欢迎找我们交流。

愿大家在新一年,诸事顺利,万事胜意!

好茶在手,无忧无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