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沅陵县志》记载:“官庄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时期作为贡品”。“官庄毛尖”早时为晒青绿茶,直到近代才由晒青改为烘青。相传1927年“湘西王”的参谋龚石如,在官庄开了一个“西南茶叶店”,为了争夺市场,使用权力,集各地名茶艺师,改革制茶工艺,将晒青改为烘青,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又采用特制的小木盒包装,规格多样,有一两、二两、三两、四两、一斤等,木盒精美,小巧玲珑,居家旅游,携带方便,因而“官庄毛尖”爱好者甚多,销售甚广。
沅陵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区县,沅江由西南入境,横贯境内。全县分为南北两部,江北属武陵山脉,江南属雪峰山脉,境内最高峰海拔1355米,山岭起伏,溪河如织,大小河流达460多条。官庄地处县东南,林深谷幽,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质肥沃,是优质茶的主要产地。历史上贡茶介亭毛尖就出在官庄附近的黄金坪。沅陵官庄,是我国古代从东向西,进入大西南的首镇驿站。官庄前面的辰龙关地势险峻,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索有“湘西门户”和“南天锁钥”之称。
远在300余年以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继而又与清兵相抗衡,兵驻辰龙关,与清兵在这里大开战场,殊死搏斗。1914年,爱国名将蔡锷为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曾率领革命军,凭借着雄关和广大人民的支持,英勇奋战,把袁世凯的10多万军队歼灭在辰龙关外。这里群峰插天,谷径幽回,终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合适环境。
官庄一带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的贡茶“介亭毛尖”,就产于官庄附近的黄金坪。
用户评论
我没想到官方还这么重视毛尖的历史!看完这篇文章感觉对这个茶文化又深入了解了一点点。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古镇看看,感受一下官庄毛尖的独特魅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真不错,把官庄毛尖的渊源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了这茶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底蕴。我之前只知道这种茶有名,但没想到历史这么长,原来是几百年前就被人珍藏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很喜欢喝官庄毛尖,不知道它有这么多历史故事!看来以后我的口粮不能再随意,要更珍惜每一口的茶味,品读它的悠久传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没想到官庄毛尖的起源竟然如此古老!文章描述得很有意思,让我对这种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也想去看看它诞生地,感受一下历史的气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介绍的也太浅薄了吧?仅仅几个古书记述就想说清官庄毛尖的历史渊源?感觉像是在敷衍了事!一个真正优秀的博文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和分析,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文章写的不错,简单易懂,把历史沿革和典故都讲述得很清晰。对于外行人来说,这篇博文能够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有些失望。它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些材料,没有针对官庄毛尖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篇关于历史的文章,这样就显得过于肤浅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在尝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做官庄毛尖的好东西,正好看到这篇文章介绍它的历史传承,感觉很有意思。原来这种茶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啊!很期待试一下不同年份的口感变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古籍和典故我也都听说过,但从未想过它们竟然关乎官庄毛尖的历史。看来茶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继续学习探索的领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将历史故事与茶叶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让文章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我对官庄毛尖更有了解和好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官庄毛尖的味道独特,经过这篇博文的介绍,感觉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我更加珍惜这种中华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让我更想象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种植、制作和品尝官庄毛尖。也许以后有机会去古时候的遗址看看,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过于注重历史渊源,对官庄毛尖本身的口感和特点介绍太少了,这样对于想要了解这款茶叶的读者来说效果不是很好。应该更加均衡地介绍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官庄毛尖的历史确实很长,但这篇文章只是简单地说说了,并没有深入分析和解读。要想真正了解它的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开头就说官庄毛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却连具体年代都找不到?感觉信息不够可靠,需要找到更权威的文献资料来支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喜欢喝一些名茶,官庄毛尖是其中之一。看到这篇文章介绍它历史悠久,更加觉得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好好传承和保护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深度,把官庄毛尖的历史故事编织成一个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应该多提供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例如古时茶文化的绘画作品或者官庄毛尖种植的场地照片,这样会更吸引读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