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毛尖何以成为大唐贡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来源: 颖梓
发布时间:2021-08-03 17:36:06

号称“贡茶”的好茶真的很多,毕竟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留下多少茶的品牌故事让人谈笑回味。古丈人虽常称古丈毛尖为“贡茶”,接触古丈的人多了,反觉得他们在宣扬自己的茶为“贡茶”上有点藏着掖着的感觉。也许是古丈茶人总是固执的以为自己的茶是好茶,质量好,口感好,对其他方面无感。

我也是无意中检索到清《钦定四库全书》收录和重刻的唐朝宰相杜佑编撰的《通典》,在第六卷《食货六?赋税下》记载的“灵溪郡【贡朱砂十斤茶芽二百斤今溪州】”时才惊觉古丈毛尖果然是贡品!(当时的溪州,含今古丈的全部和今永顺等地的的一部)

杜佑是唐朝人,所处的时段已是晚唐,唐德宗时拜为宰相,唐宪宗时封为岐国公。杜佑从当县丞小吏时起,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清朝在编撰《钦定四库全书》时,对杜佑及《通典》都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通典》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据第六卷《食货典六?赋税下》记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取当地,准绢为价……】……灵溪郡【贡朱砂十斤茶芽二百斤今溪州】……能成为贡品,自是当地最好最纯的、放之全国也是上等的风物,献入宫中充抵税负。在全国将近400个郡、府中,钦点贡茶的郡、府不过3个,而灵溪郡就是其中之一,足可见在唐朝时,溪州茶芽在宫廷中的地位。

茶芽是否为毛尖不得而知,但同是《食货六.赋税下》中,在灵溪郡之前的有关夷陵郡记载:夷陵郡(贡茶二百五十斤柑子二千颗五加皮二斤杜若二斤芒硝四十斤鬼臼二斤蜡百斤今峡州)。可以推断,茶与茶芽还是有所区别的。

再比较起后世,比如宋朝朝贡所要求的片茶、团茶、饼茶,可倒推“茶芽”不但是茶叶的形状,更是茶叶的性状——以芽做茶。灵溪郡的溪州茶芽在宋朝及以后的朝代中,不再显赫,显然与溪州茶芽的形状有关,也与当地所出茶叶的秉性有关。

尽管较早时期的书籍中无“毛尖”称谓之记载,不代表没有近现代所称之为的“毛尖”品种。从溪州茶芽在宋朝官卖茶中消失这一历史事实,反证溪州茶芽应该就是后世所称的古丈毛尖。

好在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后,立马下诏罢造团茶,重命采制芽茶上贡(请注意唐朝的茶芽与明朝的芽茶表述上的区别),使得原灵溪郡茶芽的制作技巧流传了下来,演化到现在最终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

从大唐盛世的皇宫宠儿,到宋朝及以后迭代中的隐士,由溪州茶芽演化来的古丈毛尖就这样尖锐直立的挺着,不以大唐贡品为喜,也不以两宋时被弃为悲。不以蜷缩萎靡入世,也不以傲然孤僻出世。不求事从庙堂豪庭,不讳以身哺边缘“蛮子”山民,只有真正的隐士,才有这样的境界。

勐海的朋友送我一款05年的普洱,我说打算再存10年才喝。朋友说,再存十年,淡而无味,最高境界。而古丈毛尖甫一出世便是这“淡而无味”的最高境界,汤色淡,入口淡,入喉才觉微苦,入胃方觉回甘爽咧。这不就是人生吗?如果不经历一番拼搏的苦闷,怎会有人生升华的甜美之感。

喝古丈毛尖,也许喝的不是茶,而是一种人生的体会与禅觉。是的,古丈毛尖(溪州茶芽)更适合开疆拓土的唐朝,因为茶芽意味着新生、扩展、进取;古丈毛尖并不适合偃武兴文的宋朝,及后的明朝等,古丈毛尖不能揉拧成团、委曲求全以求示人,不以“大丈夫能屈能伸”自诩而甘于偏居一隅,以一芽傲立,这与两宋龟缩自娱的性格格格不入。古丈毛尖不可亵渎:茶不可亵玩被塑成团、成片、成饼;茶汤不可自浊,更不可合污同浊。此者,非大丈夫,乃真君子也。

古丈毛尖是君子,更是高山真隐士。从溪州到辰州到黔州及至更广地域,在唐朝后基本被定位于蛮夷之地。在对外无心扩展的宋明两朝,对内却尤为凶狠,凤凰等地一道明长城遗址,诉说了这块神秘之地被隔绝在主流政治之外的悲惨境遇。其后,中国诞生的名茶,大多数都在以临安(杭州)为核心的500里朋友圈内,不论是江苏、安徽,还是福建的名茶。

明朝后虽然迁都了北京,然而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富庶又岂是能带走的?皇室和权贵阶层的青睐,文人墨客的追捧,自然引出一大批名茶。唯有古丈毛尖可算是另类,即便隐身于排斥之地,仍傲然孑立,走过300多年的两宋,走过近300年的明代,走过华夏彻底崩塌的清朝,走过一事无成的民国,直到走到今天。历史没有给它烙上多少痕迹,而它却依然直挺挺的刺着历史。就如世外高人,冷眼看着红尘俗世的是是非非熙熙攘攘,不为所动我行我素;不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假隐士,而是不委身权贵、事阿富豪、合流文人的世外真隐……

几千年来,古丈毛尖就这样孑孑立着,不党不朋变换的只是名称,不变的是“茶芽”。他,任风雪雷电洗礼,然怡之轻云薄雾,受之日月精华,润之山野乡民。无需任何标签,只为求得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也许,古丈毛尖就是那抚琴的伯牙,也许,古丈毛尖就是那山里的钟子期。君子,只求知己,不结朋党,不为富贵,古丈毛尖亦是如此,不给知者标签,只为知者献出那历史里走来的风味……

用户评论

歇火

古丈毛尖真的太好喝了!以前不懂为啥是贡茶,尝过之后瞬间get到它特有的清香和韵味。原来历史悠久啊,难怪有那么多人爱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讲真,现在这贡茶这个词用的滥不科学。古丈毛尖的历史确实很有故事,但味道上其实并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可能是我的口味偏好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以前只知道毛尖是有名的茶叶,没想到还有这么个说法,原来是大唐的时候就被人送进宫啊!那历史 really 很久远了。想看点更多的资料了解一下唐朝时期古丈的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瞳

文章写得很好,很细致地介绍了古丈毛尖的背景以及制作方法。突然有点想去感受一下这千年传承的故事了呢,有机会去古丈看看真的茶山是什么样子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作为一名资深种茶爱好者,我一直觉得毛尖的品质参差不齐。可能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甚至种植环境都会影响味道吧。希望文章能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最终口感的影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没想到大唐时候就有这么精美的茶叶了!感觉古丈毛尖真的传承了千年文化的精华,每一口茶都是历史的沉淀啊~ 我更想了解一下当时人们喝茶的方式、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情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贡茶这个称号现在是有点浮夸了。毛尖确实很好喝,但和上古时候的地位还是差挺远的。我觉得应该鼓励更多优质茶叶品牌,而不是把所有茶叶都冠以“贡”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特别喜欢文章里提到的古丈茶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仅是一份茶叶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这让我更加想去了解一下其他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古丈毛尖的味道确实很独特,它的清香和醇厚是很多茶友喜欢的。我觉得文章介绍得很好,但可以增加更多品饮方法和搭配的建议,这样能让读者更好地体验这款茶叶的魅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大唐皇帝喝这种茶?也太让人羡慕了!突然觉得古丈毛尖这个名字特别有神。下次去买点试试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我对茶文化不太了解,但是学习到很多新信息。原来每个地方的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魅力,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品尝一下不同品种的茶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文章写的很详细,让我对古丈毛尖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特别佩服古代人对于茶事的重视程度,他们把茶当成了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寄托。这与现在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博大精深,这篇关于古丈毛尖的文章再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萌萌

我有点好奇,为什么只有毛尖会成为贡茶呢?历史上别的茶叶难道没有被选中过吗?文章可以多讲一些关于其他中国古代饮茶文化的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伤身#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学术化,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有些晦涩难懂。如果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古丈毛尖的历史渊源,相信会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我以前对“贡茶”这个词只有表面上的了解,看了这篇文章之后终于明白它的涵义了。 感觉这种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符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古丈毛尖真的很好喝,我现在每个周都给自己冲一杯当下午茶放松一下。文章写的很有创意,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款名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