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黄龙山紫砂矿脉的分布图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01-01 19:19:02

宜兴黄龙山紫砂矿脉分布图显示,宜兴黄龙山是紫砂的源头。据相关资料显示,紫砂形成于3.5亿年至2.6亿年之间。在风浪的作用下,风化的原岩和矿石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

最终形成应时、莫来石、云母和长石。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高约60米的黄石山,树根都在水平线以上,是泥包体和紫砂泥的主要产地。黄龙山的主要矿区,也就是今天的南山、池塘及其周边,主要在东南部和西部。

黄龙山矿区分布图

1.一号井

位于主中央水库西南,1958年由红旗荡改扩建,设计为单井。1965年停止开采,2002年底废弃的港口被露天开采破坏。

1号井(上图)

2.二号井

位于主水库南东侧,1965年,根据国家对小矿井的设计要求,对一矿以东约30米的早期荡口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将原来的单头井改为主副井。

上世纪80年代初停止开采,该矿在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破坏。

2号井(上图)

2号井有丰富的紫砂矿物,有紫泥(部分为底沟蓝)、本山绿泥、本山段泥、红麻籽、黑墩头,其中底沟蓝为红紫色。

3.三号井

位于主油藏东部,2号井东北部,由60年代中期的早期港口改建而成,设计为单井。开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结束,现在井口已经埋在地下。

3号井(上图)

4.四号井

众所周知的四号矿是唯一一个不在黄龙山主体部分的矿。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建起了4号矿。主井标高为24米,副井标高为11米。副井在主井东面约200米处。还有最著名的四号井底沟青,四号井本山青泥等等!

紫砂源公园旁的4号井荡口,与宝山矿区仅一桃斗路之隔。紫砂源公园和这段杜涛路修建的时候,降坡泥就出来了。

4号井(上图)

生产优质底沟青和本山绿泥,1997年10月,四矿因生产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停止开采。

5.五号井

位于主水库东侧,1979年8月,根据四矿设计要求,在黄龙山北侧建有五矿。矿井设计主井和副井平行布置。

因为五号矿本身就位于太西村,随着当时太西村很多包工头的倒闭,五号矿的开采处于混乱状态。到1993年,5号矿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能正常开采。

同年11月底,5号矿转让给太西村,由太西村管理继续开采。直到1999年,由于大量地下水下渗等因素,被关闭,停止开采。

5号井(见上图)

6.南山矿区

翻过主水库南坡,就进入南山矿区。南山区的南山紫泥很有特点,矿石呈红紫色,烧品有明显的黄色颗粒。

7.下坡矿区

位于四号井和黄龙山之间,现为紫砂源公园和桃斗路。

下坡矿区(上图)

2005年基本建设时,这里挖出了一种独特的大量淤泥,数量很大。燃烧后的产品呈黄红色,有明显的黄色颗粒。因为是新发现的品种,所以叫坡泥。

8.半坡矿区和冶山矿区

位于黄龙山(南部野山矿区)主水库西侧,淤泥种类繁多。

半坡矿区(上图)

半坡以南是野山矿区,这里曾经只出产一种泥料,但却非常有名和独特,这就是野山红皮龙。

9.保山矿区

保山矿区被今天的一些丁山人称为龙头(大水潭被称为卫龙),因保山工业园区(其实是保山别墅区)而得名。

保山矿区生产紫砂矿历史悠久,至今仍有古荡口。紫砂矿物材料以块泥为主,其中以红黄泥最为著名。

10.大水潭矿区

它属于梨树,位于黄龙山东南的山脚下。历史上是优质紫砂矿产丰富的地方,这里出产天青泥。

原黄龙山水滩矿区

后来挖通地下矿脉被淹没,形成水池。目前大水潭周边仍有一些早期开采留下的隐蔽洼地。

解释

宜兴南部的山脉属于天目山的残脉,宜兴主要有三大山脉,分别是潼关山脉、龙池山脉和太华山脉。

粘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些山区,丁蜀镇周边的湖泊、府东、川埠等镇有大量的紫砂源。

宜兴黄龙山的紫泥最好,从封矿到限采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泥浆被大量开采和使用。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