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水二泡茶顺口溜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3-12-17 02:40:33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五泡六泡也不错,七泡香,一泡水就是茶汤淡而无味;第二,茶叶的初始滋味、滋味和香气;第三至第四次浸泡,茶的香气和滋味达到最佳,这是茶的精华;虽然五泡和六泡略逊一筹,

但是味道还不错;第七种茶味道清淡,但香气不减。

茶圈里有句话:“一泡水,两杯茶,三泡四泡为精,五泡六泡不差,七泡香。”很多爱茶的人平时谈茶,就引用这句话作为泡茶的配方。

结果有茶友发现这句话不适用于绿茶、白茶、红茶。因为绿茶一般限制在3泡左右,3泡之后就没有茶香或者茶味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知道。

“一泡二茶,三泡四泡为精,五泡六泡不差,七泡香。”一般指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使其出名。

一泡是润茶的水,淡淡的,还没醒。这是一碗理想的水。

二泡乌龙茶,最初的茶味,香气来之初,茶味最先出现。

三泡四泡,经过前两泡的铺垫,温度和水分与茶叶的内含物充分碰撞,产生茶叶应有的兰花香和果香,醇厚、清澈、香而不腻,身心清爽。

五泡、六泡和三四泡不相上下,或者略逊一筹,但不减当年。

而七泡,没有了年轻时更强烈的慷慨,褐色的色泽和味道开始褪色,但即便如此,茶香依然经久不衰。

但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知道每一种茶汤的浓度和鲜度,都会根据冲泡的方式和茶叶的品质而受到影响,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再比如,绿茶一般是三泡,每泡一杯或一碗都很奇妙。

红茶虽然可以泡5~7次,但是每个泡都比较浓郁香甜,每个泡里的茶具也不是特别大。

另一方面,红茶更与众不同。红茶质地粗老,越老越香。醒酒1-2次,冲泡次数可达15次左右,自然与“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为精,五泡六泡不差,七泡香”格格不入。

所以喝茶是自己的过程,自己喝才是真的好。

用户评论

水波映月

这套顺口溜太经典了,简直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感觉!记忆里好像还跟着老妈唱过好多遍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我从小就听这首顺口溜,它带给我快乐的童年回忆。简单却生动形象地歌颂了生活之美,真是一首好顺口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小时候经常和朋友一起哼唱这首顺口溜,真是很有趣啊!旋律简单易记,还蕴含着一些人生哲理,让人印象深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这句“一泡水二泡茶”顺口溜我倒是没听过呢,听着还挺有趣的!有没有什么文化渊源?我也想了解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这首顺口溜实在太简单了有些平淡,我觉得如果加上一些更有趣的描写或者诗意的话会更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小时候学中文的时候总有老师教我们朗读这种小顺口溜,感觉它就像一首短小的儿歌,容易让人记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这首顺口溜听着确实很平淡,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估计小时候我也没怎么印象深刻过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一泡水二泡茶”,简单易懂,却能概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比如喝茶、吃饭等等。挺不错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这首歌虽然歌词很简单,但却很有韵味,唱起来舒服悦耳,让人很容易被它所吸引。我今天就想跟着音乐跳一把舞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我觉得这种顺口溜真的太经典了!因为它不仅易于理解,并且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小时候家里经常说这句顺口溜,那时候听起来并不懂里面的含义。现在看来,其实挺深远的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这个“一泡水二泡茶”确实很有意思啊!它象征着生活中的一些小趣事,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乐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这类顺口溜,虽然简单却很生动有趣,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趣味。我小时候也会跟朋友一起哼唱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这首顺口溜很有哲理,提醒我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份清静的心情,活出自在的生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有时候想想那些古老的顺口溜,其实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这句“一泡水二泡茶”也不例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一直觉得这类顺口溜非常有趣,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一些传统习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我认为这种顺口溜比较适合老年人朗诵,因为它的语言简单易懂,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够吸引力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我个人觉得这首顺口溜缺乏一点创新性,还是老一套的表达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新的启迪。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