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度:茶叶(追新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追新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追新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爱茶网鉴别茶叶(追新茶叶)的优劣提供鉴别茶叶(追新茶叶)的优劣,可从茶叶(追新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
外形:主要从茶叶(追新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净度几方面鉴别。
条索:条形茶的外形叫条索。经紧细、圆直、匀齐、重实为好;
嫩度:茶叶(追新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色泽:看茶叶(追新茶叶)的颜色和光泽。红茶的色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有嫩绿或翠绿、洋绿、青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净度:主要看茶叶(追新茶叶)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类的杂质,以无梗、末和杂质的为好。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追新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馊、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气味。
内质审评包括评定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
取一小撮茶叶(追新茶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追新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香气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烟、焦、霉味或其它异味。
汤色:茶叶(追新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
滋味:茶叶(追新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
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追新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以用手指去按压,去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花茶的审评标准主要是香气和滋味。以花香鲜浓持久、滋味醇和鲜美、汤色叶底嫩绿明亮为好。
用户评论
这个方法真的蛮巧妙的!我平时买茶就看外表,没想到茶叶“嫩度”还能体现茶叶质量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很有道理啊!我觉得年轻的芽头的确品质应该更好嘛。下次试试看哪个茶叶更加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除了嫩度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毕竟很多时候,商家会做一些手脚呀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不怎么注意这个“嫩度”说法,难道真的很重要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吸引我了!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以后要学习起来,挑选茶叶要更细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主要还是看产地和品牌啊,嫩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吧。不能只凭这个判断好不好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买茶确实很不容易! 经常上当受骗的~这种方法好实用啊,以后可以试试,不用再被骗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很多茶叶包装都会突出嫩度之分,其实还是看个人口感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以前一直觉得嫩度代表着新鲜程度,原来还能体现品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假的?! 我觉得嫩度和茶叶的冲泡方法更相关吧,没必要这么复杂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买茶只看价格,没想到还会有这么多讲究。下次试试这个“嫩度”说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有趣了!原来选择茶叶还有那么多技巧! 我要好好读读这篇文章学习学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看起来不错?希望能有具体的讲解方法,这样更简单易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