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词汇精准解析:同音词差异识别与运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5 18:10:17

大家好,关于茶艺词汇精准解析:同音词差异识别与运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在《喝了这么多茶,你真的能分清芽和叶吗?》中,小懂提到了“鱼叶”的概念,有个可爱的粉丝特意跑来私聊小懂,“居然是这个鱼叶,我一直以为是多余的叶子……”

真不是硬聊缘分,小懂第一次听到时,也认为是多余的叶子……

不禁感慨茶圈的词语文化真是太有深度了,除了像“鸭屎香”、“砍头茶”等望文生义的词外,还有这种“鱼叶”、“余叶”的听音错形词。

小懂专门整理出几组听音错形的词语,一起辨识一下吧!

“功夫”or“工夫”

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

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

武夷茶与“工夫”

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

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

“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后到现在的“工夫”

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

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

“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也明确说过:“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

“丛”or“枞”

在很多茶书茶文中,都把茶的“名丛”误写为“名枞”。有经验的人看到后,会在脑子里自动转换成正确的意思,但这种不严谨这会误导很多人,使他们认知错误并且自以为是的闹出不少笑话。

我们先按字面去解释:

“丛”指密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枞”其义为:①树木名:柳杉、松;②姓:如汉代有枞公;③县名,枞阳:在安徽省南部。其繁体为“樅”音(zong)。

武夷名丛

武夷名丛是指从武夷“菜茶”中优中选优培育而成的茶树优良单株的总称。

之所以称为“名丛”,一来这些品种是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名丛源于品种,高于品种,并且拥有个性特征;

二是因为这些茶树多是灌木型,一株株矮小的茶树堆在一起,就形成了“树丛”。

所以武夷名丛是“丛”不是“枞”!同样的单丛也是这个“丛”!

老枞

对于“枞”,一般和“老”字连在一起,如“老枞水仙”、“老枞红茶”等。

“老枞水仙”是指树龄在五六十年以上(以前要在八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树,水仙茶树品种属小乔木,存活时间比肉桂等灌木存活时间长,所以会有“老枞水仙”的说法,一般很少听到“老枞肉桂”等。

对于“老枞”的 观点,武夷山当地有这两种说法:一个观点认为“老枞”就是指水仙;

还有一种说法是“枞”带木字边,说的是茶树本身,故老枞说的是老的茶树,不一定就是指“老枞水仙”,所以也有“老枞红茶”的说法。

▲老枞水仙干茶

”碳焙“or”炭焙“

在一些茶叶制作中会有“炭焙”的环节,有很多同学就不解了,“碳”还是“炭”啊?

其实这个问题灰常简单!我们从字面就可以完美解释啦!

碳是一种主要呈四价的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他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成分。

炭则是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

▲炭

所以简单来说炭是一种物体,而碳是一种元素,正确的说法就是“炭焙”。

“复式”or“复室”

在白茶的萎凋工艺中,有一种萎凋方式叫“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热萎凋相结合。

很多人会错以为是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为“复室”……这是不对的,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是指两种萎凋方式,相结合所以应该是“复式”哦!

“鱼叶”or“余叶”

最后一组词语就是我们开篇的“鱼叶”问题啦!

▲依旧是这张熟悉的图!

鱼叶(Fish leaf),亦称“胎叶”,是茶树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因形似鱼鳞而得名。一般每梢基部有一片鱼叶,多则2~3片或无鱼片。

在一些精制白毫银针,会把鱼叶挑出,所以导致很多人误会这是多余的叶子,便称为“余叶”了,这是错误的。

所以“鱼叶”是茶树栽培学上的专业叫法,并不是因为它的存在多余……

这几组词语童靴们清楚了嘛?反正小懂是明白啦!

如果有类似的听音错形词,欢迎留言哦,一起补充学习!

用户评论

殃樾晨

这个话题太对了!每次被人问"你要喝普洱还是红茶?"的时候,我都会一脸懵逼...其实是想喝铁观音啦!写得真清晰,把大家弄混的关键都点出来了,以后再没这种尴尬了哈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说实话,我对这些名字的细微差别一直理解不了,看你这篇文章明白了!原来好多茶名都是同音词啊,难怪容易让人混淆,以后买茶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才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那刺眼的温柔

这个辨析做得太棒了!我之前一直在用白茶和绿茶互换着用,结果被人指着鼻子说我的品味有问题…现在终于明白这些茶的具体区别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感觉写的有些过于专业了,对新手来说很难理解。其实直接把几个常见茶名的英文名写出来就好了,像 Oolong Tea, Green Tea 等等,这样更直观易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我原来对茶圈的认知太浅了! 同音词确实很容易让人混淆,希望以后能多关注这些细节,学习更多茶的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作者讲得太复杂了。其实很多茶名都有模糊的空间,比如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味道也基本相似,真的需要这么严格地分类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这个文章没啥用,我就说句实话,茶的好坏还是看个人口感,这些同音词根本不需要细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我从小就喜欢喝红茶,不过最近发现自己对绿茶也越来越有兴趣了,感觉它们的味道都很独特!希望以后还能了解到更多的茶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这个分类逻辑有点奇怪吧?我觉得应该根据产地、制作方法等来划分茶叶种类,而不是只是依靠名字的同音问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想法,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听不清茶名就随便叫一个,这确实会造成很多误解。希望大家都能更加认真对待茶知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虽然我对茶品区分不是那么看重,但我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一些基本的同音词的区分确实可以避免很多尴尬的局面,以后要多看看相关的资料。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我作为一个资深茶爱好者,对这些同音词的区分非常熟悉,这篇文章没什么新意。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深度分析,比如不同茶叶的种植环境、工艺和口感对比等内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说实话,我很喜欢阅读有关茶知识的文章,因为它们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喜欢的饮料。文章中提到的同音词确实经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这些细节,避免出现误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写得很详细,帮我打消了对一些茶的名字的疑惑, 例如绿茶和黄茶的区别,之前常常觉得它们很像! 以后购买茶叶的时候会更加仔细阅读标识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这篇文章很有用!我以前总是把龙井弄成碧螺春,这下问题解决了!希望作者能写更多关于茶的知识,比如不同的冲泡方法、品茶技巧等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文章内容质量还可以,但有些地方表达得过于生硬,阅读体验不是很好啊!如果可以进行一些修改,就更易于理解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我觉得茶圈同音词的辨析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关注这个话题。文章写得很认真,但有些地方缺乏趣味性,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内容来吸引读者兴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