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茶,就得叫龙井;说到龙井,自然会想到浙江。
浙江人善于喝酒,除了米酒,就是绿茶。
一杯微微醉醺醺的,另一杯清爽,却给身体注入了不少快乐。
有了这两样东西,浙江这个“人间天堂”也被称得名不入。
在与他人分享时,米酒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享受”,但绿茶可以摆脱更多的束缚,随时为舌尖提供新鲜的啜饮。
在现代发展的浪潮下,城市的面貌可能越来越相似,但各地特色鲜明的好茶却保留了当地人原有的生活气息。
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古竹紫笋、开花龙鼎、燕当茂峰......浙江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好茶,这也让每个浙江人都为喝茶而感到非常自豪:
想喝所有好的中国茶吗?首先要了解浙江省的好茶,需要很多时间。
所以如果问浙江人“浙江有什么好茶”,浙江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
环境、气候、技术等诸多因素,甚至饮食习惯
所有这些都可以影响历史的长期趋势
浙江茶同时浸透了长江南水乡的温柔、浙南山区的清新、东方海滨的广袤无垠,成为中国名茶、优质茶叶的有力代表。
为什么浙商会记得苦乐参半的回忆
记忆大多是“山海”。
茶,南方的佳木。环境永远是地域性格最原始的支撑,茶的性格也是一样的。
西湖龙井属于杭州,体现了与城市遗产交织在一起的优雅
是整个浙江绿茶的缩影
说起浙江,大多数人的印象是“鱼米之乡”的富贵,但“东南形胜,三吴都,钱塘自古富盛”只是浙江土地的一部分。从古代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她的自然条件并不是天生的优势。
司马迁的《史记》说“长江南湿,丈夫早逝”,气候淫秽多雨,湿热宜古人类生存;浙北的粘性压实土壤,类似沼泽,在铁器发明之前也很难耕种;杭家湖平原水网宽阔,地势低洼,水源不畅,湖州曾被誉为“水晶宫”,不是浪漫,而是灾难。
杭家湖平原是著名的水乡
南浔、乌镇、西塘,长江以南的六座古镇占三座
祖先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建造房屋,冶炼铜铁,专门从事生存和耕种。筑坝,造船造桥,不断发展水控技术......让这片土地开始真正的发展。
从鱼稻之乡到丝茶之乡,几千年来浙江人民的务实和灵活,推动着浙江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困境,使这片土地逐渐焕发活力、走向成熟,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工商业。
浙江有句谚语叫“七山一水两田”。
山地和丘陵合计占全省总面积的74.6%,平原和盆地占20.3%,河流和湖泊占5.1%。
水土“优化”下的多样地理条件,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构成了适合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生长发育的水、土、光、热条件。
浙江多山,几乎每个老一辈的浙江商人回忆起苦乐参半的时候都会说:“我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山村......”。
浙江山区多样的环境气候和黄土、红土,成为茶树生长的沃土——从杭州西北部的天目山、绍兴的惠济山、宁波的思明山、台州的天台山、国仓山,到温州的雁荡山,再到山中南的金华、丽水、曲州, 都是盛产好茶。
浙江省名茶盛产
总共有近100个县市,只有少数不生产茶叶
发源于这些山脉的水系逐渐汇聚成溪流,避开了山脉的屏障,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省,滋养了茶乡。
钱塘河、瓯江、灵江、永江、钓鱼、曹娥河、飞云河、敖河有八条龙,东钱湖、西湖、建湖、南湖四大湖......完整的水系,为浙江各地的茶叶提供了交流和成长的便捷空间。
借助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规模最大的京杭大运河,浙江茶叶在古代就被带到了中国南北经济精华的沿海土地上;杭州港、宁波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近海的浙江,凭借众多的优质港口,成就了享誉世界的浙江茶叶。
浙人一向善于利用自己的地理传统,目标是偏爱重富厚的文学,作风孜孜不倦,自强不息是许多仍在艰难处境中奋斗的浙江人的精神写照。
浙江茶也是如此。
浙江人的宽容和自信
它是在茶话会上进行的
20世纪下半叶,浙江人将茶叶新品种与引进国外茶叶并行,仅在70-80年代,无论是恢复历史茶叶,还是名茶的创新,浙江省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就像浙江人从北方得来的“吃面基因”一样,没过多久就进化成了自己的“習儿传”。这种“浙江气质”的背后,也是文化的宽容和自信。因为这不仅是文人艺人心中的白月光,更是自身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底蕴。
从河姆渡的祖先到良渚的祖先,再到北方汉人与越人的融合,一代又一代的浙江人在这里耕耘。从“苏湖熟了,天下满”的温暖,到文化的绽放:茶、火腿、丝绸、青瓷、海盐,再加上酿酒、造纸、雕版印刷......
所谓“义乌不出货,举国都不想过节”,浙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无论在哪个浙江城市走在大街上,都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淘宝商城”。
无论你去哪个城市,浙江都能给你带来惊喜
插图仅代表部分风景,远远不足以概括这片土地的特色
绍兴人家的米酒、华盖船、梅菜;余杭人油纸伞;麂水人的龙泉剑和青瓷;南浔人的吉日;桐乡人蓝印花布;金华火腿;嵊州人越剧......浙江人对自己的产品特别有信心和自豪。在吴侬的柔语中,称呼“你”为“侬”,“他”为“彝”或“曲”,浙江的气质和习俗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反馈到浙江茶中。
《宋史和地理志》说,浙江人“人性柔和睿智,有尚福图教”。对于文化自信的浙江人来说,一杯浙江鲜茶最能传递友谊。他们不仅爱喝茶,还爱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喝浙江茶。
浙江有很多茶馆,闻名全国。南宋时期,杭州的茶馆星罗棋布,一度非常繁华。南宋诗人吴子牧的《梦良路》专属“茶馆”卷,回忆当时的盛况:
“杭城茶馆,四点插花,挂名人画,装饰店面。四点钟,卖奇茶汤,冬月卖旗宝茶、蒸饺、葱茶、盐酱汤;夏天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喝夏药......所有医生和朋友聚会的地方。”
短短几百字,就说出了浙江茶馆的风采——功能多样,功能齐全,财力比装修更重要,彰显文化;善于聚人,能找到适合自己身份和喜好的地方。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无论是在西湖畔还是汶凰平原,都有无数的茶馆开放欢迎客人的到来。
除了茶馆,私人茶话会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浙人喝茶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礼仪和气氛,普通浙江人的茶话会,可以开进灵隐寺,进博物馆,进孔庙......在与文化和历史的对话中,一杯又一杯地与朋友分享这种甜蜜。
浙江不仅以茶叶闻名
也是茶叶科研的领跑者!
在爱喝茶、爱喝茶的浙江人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很快感受到了浙江茶的茶特色——温柔细腻,清新可爱。这与浙江的地域特色完全一致。
钢琴、象棋、书画、诗歌、燕瘦环肥......浙江人骨子里总有一种文艺气息,“人比鲫鱼还多”这句话指出,浙江不仅是茶人的天堂,更是中国人类的摇篮。
从宋元到明清,浙江千年文化底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浙江冠军占历朝冠军总数的十分之一,浙江金石“涌现”了6500多人。这里经常有高手,包括沈玥、周邦言、陆游、王阳明......有鲁迅、王国伟、许志摩、于大夫、毛敦、金庸、......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浙江,每一草每一木,每沟沟沟壑,每一座山一座城,都在写着吴越风格、魏晋、唐宋。浙江的地名仿佛是从唐宋诗中提炼出来的,转眼间就成了一篇锦绣。而全国各地的名茶也纷纷响应这一辉煌。
杭州为中心,管辖钱塘、余杭、临安、阜阳、桐庐......在这些地名中,听说他们出生在世贸组织,而且都是自由的,连湖都应该叫“千岛”;西湖龙井、九曲红梅、景山茶、安定云、雪水云绿、千岛银宝、天尊宫,名字在山水里萦绕不去,是一派才华横溢、美人云集的景象。
杭州曲源风莲,诞生于世贸组织,是自由的
嘉兴、湖州地近北,辖下嘉山、德清、安吉、长兴等地名如君子风范;这里出产的茶叶,如古竹紫笋、安吉白茶,都有茶名,温暖湿润。
绍兴、宁波延续了越人的气势,辖下的岳城、镇海、宁海、盛州、诸暨等地有吞千里的倾向;这里盛产大佛龙井、越香龙井、瀑布仙茶、望海茶、平水天铸、绿剑茶,从茶中可见气象的壮丽。
温州、台州、舟山近海,辖乐清、永家、普陀、岱山、玉环、仙居、临海、天台等地,地名比较飘逸;这里出产黑牛早、三炷香、烟当茂峰、平阳黄汤、普陀佛茶、临海盘昊、阳岩勾清等名茶,听上去好像有不少灵气。
金华、丽水、衢州背山,辖义乌、武夷、龙游、江山、开花、青天、松阳、缙云、云河......仿佛一幅泼墨的风景在你面前展开;这里出产的吴阳春雨、江山青牡丹、开花龙鼎、松阳银猴、仙都竹笋峰、仙宫雪昊、金牌惠明等,更是稀疏如画......这个山区
与中国北方朴素的民俗不同,浙江人的文化更倾向于“柔和”和“。因此,“禅与茶”在这里尤为重要。
景山寺素有“长江以南五大禅寺之首”的美誉。
宋代,“景山茶宴”闻名天下
唐宋时期,佛教在浙江盛行,形成了庙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提茶风潮。在杭州景山寺,喝茶的礼仪在宋代闻名于世,成为著名的“景山茶宴”。茶圣陆羽,从小被寺僧收养,受到禅宗和茶的影响,随后隐居湖州吴兴数年,为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撰写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导言。
近代著名音乐家、艺术教育家、书法家李树彤,在杭州虎袍定慧寺出家,成为弘仪大师。他经常在浙江和福建弘扬佛教,喜欢茶事,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浙江的禅宗茶法甚至影响了国外。宋代,日本僧人圣义到景山寺学习禅宗,将景山的茶道和茶道带回日本,对后世日本茶道的兴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为日本僧人的容习曾参加天台山禅修,回国后带回茶籽、饮茶法及相关茶书,并撰写了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
在数百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禅与茶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浙茶的精神意义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探索。
在今天浙江大大小小的寺庙里
每个僧侣都可以成为茶的主人
近代以来,浙江人对茶文化栽培加了科学发展和栽培,高度重视。
浙江大学茶叶系成立于1952年,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梯队,早在1989年,其茶叶科学专业就被批准为当时唯一一批茶叶科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茶叶科学历史悠久,科研实力雄厚,在茶叶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研究方面尤为领先。茶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庄万芳和著名园艺家江云生教授都曾在浙江大学茶科学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茶科学领域的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研究机构,设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承担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奖121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奖15项;主编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收录SCI近500篇。
他们正在引领浙江更多的专业机构和高校,为浙江的茶产业乃至中国的茶产业贡献力量。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
是中国唯一以茶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馆
省内名茶,第一出口
通往中国绿茶“大佬”之路
浙人喝的茶是以龙井为首的,但绝不仅限于龙井。
浙江是我国茶叶出口量最大的省份,2020年出口量14.6万吨,出口额4.47亿美元,居全国第一,2021年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其中,绿茶出口量和出口额全年第一,占全国绿茶总量的一半。
浙江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全年位居全国第一,仅2021年出口额位居第二,略有差距
这是因为如今浙江省几十个县市几乎到处都有茶叶,名茶盛产。然而,浙茶“大佬”之路与历史变迁不无关系。
南北朝时期,浙江有贡茶,唐代开始兴盛,发展到清朝,达到顶峰。
当时,龙井因茶而进贡,名声大增。龙井主销店杭州翁龙盛茶店成为“江南茶王”。同时,浙江有10多个著名茶名,如王玉泰、定兴、方正达、方福泰等,都以龙井为主。他们一起把浙江茶带到了全国。
近代以来,从清末开始,中国茶业开始萎缩,浙江名茶也开始衰落。20世纪30年代以后,除西湖龙井、大方、齐军等少数著名茶叶外,大部分历史上的名茶都已停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茶叶开始以出口为主,主要以绥鹿、杭州绿、暖绿眉茶和平水珍珠茶为主。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在1954年开始批量出口时,产品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此时,浙江名茶供应严重短缺。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转折点。此时,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名茶的发展,出台了挖掘还原历史名茶、积极创造新茶的平行政策。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统计中,浙江本土知名品种有50余种,包括杭州龙井群种、春安九坑种、东阳木禾种、永家五牛藻、温州黄叶早等;
在开发名茶的过程中,浙江培育了龙井43、龙井长业、镇农12、英双等数十个新品种;同时,福鼎白昊、正和大白、大闸蟹、安徽启门、云南大叶种等种质资源也被引入福建、安徽、云南等地。
这些努力,让浙江名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龙井茶自古以来就很有名,以其色、美、香、口感醇厚而闻名。昔日,喜欢“要花、要漂亮、一按”的乾隆皇帝三次进入西湖龙井茶产区,亲自批赏18棵御茶树。
龙井茶是杭州的象征,是浙江茶的缩影
其产量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限制,在20世纪后期浙江名茶发展过程中,通过培育龙井43、龙井长业等新品种,结合当地历史品种龙井组种,主导了绿茶市场,其中西湖龙井、 大佛龙井、岳祥龙井最有名。
在浙茶的创新中,湖州安吉白茶的名字不会被抛在后面,1982年培育的“百叶一号”品种已经帮助安吉白茶发展到现在的近20万亩,安吉白茶的叶芽就像兰花一样,叶子是白色的脉络,酿造后是绿色的, 口感清新醇厚,不苦不涩,香味悠长;创办于1959年,衢州开花龙鼎也是创新名茶的代表之一,有着悠长的兰花香味和醇厚清爽的口感。
杭州
原产于唐代的景山茶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茶,清代之后,景山寺被毁,景山茶也消失了,1978年,景山茶得以恢复,以绿汤和醇厚口感的特点,再次成为全国名茶;丽水景宁惠明茶,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茶,也是以庙宇命名的,茶汤清澈清澈,浓浓不苦。然而,它在20世纪上半叶也丢失了,在70年代开始恢复并更名为“金牌惠明茶”。
浙茶以绿茶为绝对的“主力军”,但也有杭州九曲红梅(红茶)和温州平阳黄汤(黄茶)等优质名茶,共同丰富了浙江茶的存在。
随着众多名茶的出现,加上产量的增加,浙江茶叶逐渐走在中国茶叶出口的前列。从1980年的10200吨出口,到1993年的5.72万吨,再到2021年的15.08万吨,屡次书写“天下茶乡看浙江”的辉煌。
茶是聚暮的,柔和刚硬是浙江的特色;靠薪水和品尝勇气,坚韧不拔是浙江的脊梁;经贸、开放包容是......浙江的性格
浙江可以是气象学家眼中的雨季,地理学家眼中的丘陵,历史学家眼中的演进,经济学家眼中的财富,文化学者眼中的诗意。
她就像一块良渚玉,不断开拓文明的曙光;更像是勾践王的剑,一千多年依旧锋利。浙茶所蕴含的“节俭、干净、和谐、宁静”,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在每个茶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浙江
结束
作者 |茶叶菌
来源 |正宗的茶叶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