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白茶起源于何时?你应该看看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无知而产生的偏见是可怕的。
日前,一位定居澳大利亚的亲戚回国探亲。
当谈到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误解时,这位长辈无奈而又可笑地说:
“有些外国人功夫片看了太多,除了认为中国人会功夫之外,还认为中国人还留辫子!”
没想到世界这么大,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话虽如此,茶界也有很多这样极其无知的言论。
“以前没人喝白茶,一半卖一半送。”
“现在白茶这么炒作,以前哪里会有这种茶呢?”
“白茶是绿茶经过漂白得到的,是变异品种,根本不能喝。”
……
在茶界,这样的偏见言论其实与“中国人还留辫子”的观念没有什么区别。
早在几千年前的宋徽宗时期,就曾提到过对白茶的赞誉:
“白茶是它自己的一种茶,与一般茶不同,条条清晰,叶薄半透明,其纯形如玉,却又无可比拟。”
可见历史上白茶怎能被忽视呢?
《2》
白茶起源于何时?
目前茶学界存在不同看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茶工艺尤为简单。
不揉捻,不熟化,仅萎凋、干燥。
有专家学者认为,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
自古以来,制茶技术尚未得到发展和普及。
茶树的嫩芽和细叶采摘后,自然展开晾干,使茶叶内部的大部分水分被分离出来。达到干燥可贮藏状态后,即可成为白茶的雏形。
鲜茶叶采收后,自然干燥,无需太多人工干预,类似于现代白茶制作中使用的“萎凋”过程。
相传神农尝百草,遇茶解暑。
茶的起源最初是为了药用。
由于茶树的发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喝茶,就将茶树的嫩叶采摘、晒干、储藏。这就是茶叶加工的开始。
晒干是一种古老的草药制备方法。
直到今天,许多生活在山区的人们仍然采集一些野菜,晒干储存,用来泡凉茶解暑,或者为头痛、脑热等小病做准备。
可见,最早的茶与药并不是分开的。
茶界专家陈荣教授认为,“从白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制茶起源的影子”。
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发明的不是绿茶,而是白茶。
可见,追溯白茶的原始起源,可以与茶叶最早的生产融为一体!
《3》
唐宋时期,白茶进一步发展。
茶界广泛认可的白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永嘉县东三百里,有一座白茶山。”
茶叶专家陈荣教授在《茶业通史》一书中指出:“永嘉以东三百里是正确的,以东(南)三百里是错误的。以南三百里属于福建福鼎地区(唐代属昌溪县辖),白茶的原产地。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白茶山,就是指太姥山。
据考证,“永嘉县东三百里,有一座白茶山”。原文并非陆羽所写,而是引用自《永嘉图经》。遗憾的是,这本成书于隋代的图鉴现已佚失。
但这更能证明关于白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隋代之前。
宋代以后,白茶的历史发展更进一步。
北宋开宝末年(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收北苑。
据记载《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特装龙凤模,派使者到北苑,熬成群茶,供百姓饮用。这就是龙凤茶盖的起源。”
北苑贡茶是宋代的贡茶。主要产地为古时的建安县济源里,即今福建省建瓯市。
说起宋代茶叶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宋徽宗赵佶与白茶的故事。
《大观茶论》里宋徽宗称赞白茶:“其条条清亮,叶半透明薄,形似玉,其质无可比”。
翻译成白话,意思是(白茶)枝条柔软,易于展开,叶质轻而有光泽,色如玉。
宋徽宗称赞白茶的言论,被当代许多商家误导,被用作安吉白茶(浙江产绿茶)的宣传口号。事实上,这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首先,宋代的宫保在福建北苑。宋徽宗作为皇帝,除了宫保之外,不太可能喝茶。
其次,安吉白茶是炒绿茶,而宋代唯一的绿茶方法是——蒸绿茶。
可见,宋徽宗所说的白茶肯定是指福建当地生产的白茶。
白茶最早的产地来自太姥山。除了《永嘉图经》和《茶经》记载的“白茶山”文字记载外,太姥山还有福鼎大白茶的原始母树——青雪芽,据说是太姥太后亲手栽植的。茶树。
茶界大师张天福老师在第《福建茶史考》号文章中提到:“制作白茶的历史始于福鼎,后传至简阳水集,再传至政和。先是针,再是白牡丹、红梅、寿梅;先是小白,然后是大白,然后是白水仙。”
当年,白茶传入政和后,政和茶作为北苑贡茶的附庸,进贡朝廷。
政和这个名字与宋徽宗对白茶的喜爱是分不开的。
公元1115年,政和县仍称关帝县时,宋徽宗曾饮用关帝县的茶叶和银针作为贡品。龙颜大喜,赐年号“政和”给关帝郡。从此,关帝改名为政和。
政和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茶命名的县市之一。
《4》
明清时期,白茶的文字记载进一步丰富。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陆应阳《广舆记》记载:“富宁府太姥山名茶,名绿雪雅”。
自古以来,名山产茶而闻名。太姥山终年云雾缭绕,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以名茶闻名。
明万历四十四年,《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记载:“芽茶84斤12两,售价13两2分2分银子;叶茶为84斤12两”。 61斤11两,价格分别是1两4分7分9分银子。” (福宁府):今福建宁德,辖福鼎县)。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福鼎茶人将制作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作叶茶的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
明代田一衡《煮泉小品》赞:“芽茶以火制为次要,晒茶为上。也更接近自然,隔绝了烟火之味”晒干的茶放入壶中,旗枪舒畅,翠绿欲滴,格外可爱。”
这里的“绿亮”芽茶指的是银针。并明确指出,茶叶以萎凋、晒芽的茶为最佳。
明代留下的许多文献有力地佐证了福鼎悠久的制茶历史。
到了清代,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白茶开始广泛流行于民间。
在福鼎,很多人家中都会备一些老白茶,以备偶尔出现的牙龈肿痛、预防中暑炎症、头痛脑热等身体小病。
白茶简单自然的工艺,保留了大量的有益物质,使其耐久、清爽、提神。
白茶富含水提取物。相对较低的多酚含量和较高的氨基酸含量,导致酚与氨基酸的比例较低,这使得白茶的味道最为优雅和醇厚。
优雅、永恒的白茶受到许多文人雅士的喜爱。
清代名人周亮工在《:010—30000》中记载:“银针,产于太姥山红雪洞,功效与犀牛角相同,是治疗麻疹的圣药。
《闽小记》
纵观近代,白茶有着数百年辉煌的出口历史。
谈及近代福建茶叶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1860年的武口贸易时期。
此前,茶叶出口口岸均位于广东。
当时出口的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和乌龙茶。
尤其是红茶,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受欢迎的产品,因为它深受英国人的追捧。
白茶作为当时的小众茶类,也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悄然进入欧洲人的生活。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红茶产区和工艺的冲击,红茶作为出口茶业龙头的地位受到影响,市场萎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茶迅速以新贵的身份在出口茶叶中占据一席之地。
到1924年,随着欧洲局势的短期稳定,白茶出口量迅速增加。
据史料记载,1926年出口德国的银针收购价格高达每吨6520银元。
在高利润的带动下,福建白茶产量大幅增加,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那时,卖白茶、泡白茶成为最新、最时尚的择偶标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嫁女不慕富翁,只在乎茶叶银针。
中国抗战爆发后,福建白茶的生产和出口经历了第一个低谷时期。这一时期,全国茶叶产量大幅下降。
直到新中国成立,白茶生产才逐渐恢复。
1986年以后,随着政策的开放,大批茶叶企业投资白茶对外贸易,促进了白茶的发展和繁荣。
以致于近代形成了墙内白茶花开、墙外香浓的局面。
《5》
近年来,白茶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白茶口感好、功能价值高,拥有广泛的市场受众。
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已传遍大江南北。
古朴自然、淡雅醇厚、清新芬芳的白茶迎来了复兴。
正如民族复兴之路,历尽艰辛、坎坷之后,终将迎来曙光。
白茶复兴的背后,是茶文化的回归!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讲的太interesting了!我之前也一直很好奇白茶发展历史,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呢。看完以后感觉对白茶的理解更深了,忍不住想要去品尝一下历史上那些古老的白茶品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白茶的历史就应该和福建相邻很长一段时间一样,没想到竟然是这么早啊!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白茶的历史,真是太精彩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喜欢喝白茶,特别爱那些古香古色、老树的口感,希望能有更多关于白茶工艺和不同年份的介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白茶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啊! 这篇文章写得很详细,让我对白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以前就觉得它的清香独特,现在才知道这种特质也和长久的历史有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过于主观,缺少一些实证史料的佐证。白茶起源的确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但我希望看到更多学术研究成果的引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的文笔太散乱了,我看得一头雾水,很难理清白茶的发展历史脉络。这篇文章应该更加清晰地把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人物组织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白茶的历史演变过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让我对白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过去只是单纯享受它的味道,现在才知道它背后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很长,但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我对白茶文化的探索一直持续,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方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白茶起源于福建,没想到竟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这篇文章让我对白茶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视角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文章有点吹毛求疵,把一些小细节放大渲染,容易误导读者。 还是希望作者能更加客观地解读白茶的发展历史。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想尝试品尝不同时期、不同产区的白茶。现在市面上很多品牌都宣传源自古代配方,真是好奇这些古老的白茶口感究竟如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白茶的发展史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以后还能看到类似的文章,进一步探索不同茶类背后的历史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结构不够清晰,有些地方的叙述逻辑混乱,读起来比较费劲。如果能按照年代顺序更具体地介绍白茶的发展历程,会更加易于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白茶一直很感兴趣,所以非常期待看到这篇文章。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历史背景,让我对这个茶类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很好,很有深度!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真的更加了解了白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 之前只是一味的品尝白茶,现在才知道它背后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白茶起源时间更应该根据具体的文献记载进行考证,不能仅仅依靠推测或臆断。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历史证据来支撑文章论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