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量,到底有什么重要?喝过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都懂!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3 14:08:26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在平时泡茶的过程中,会影响一款茶口感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茶本身物质含量

2.水温

3.茶水比例

4.出水时间

5.冲泡方式(如盖碗冲泡、煮茶法)

……

这些因素,将决定茶汤的味道如何。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有茶友感慨:“咦,为什么我泡的茶,味道和你不一样。”

细节决定成败。

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投茶量。尤其是一些老茶客,属于经验主义,抓一把茶,好像差不多有5克了,感觉不太够?那再加几片叶子吧。

结果泡出来的茶汤,总有些不可描述。

抛出个问题:投茶量,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

《2》

投茶量,影响了什么?

投茶量,直接影响了茶汤的口感,投茶量多0.1克,少0.1克,茶汤都泡不出相应的滋味。

比如某次喝茶,2015寿眉饼,撬了一片茶,一称重量只有4.7克,但茶饼的边上却留下不少的碎末,想着丢了可惜,于是随手丢进盖碗中,结果超重了,5.5克,心想这些碎末很有可能会随着冲泡落入茶汤里,到时候总的投茶量还是5克。

这个理由,非常成功地说服了自己,便坦然开始冲泡。

烧水,冲泡,快出水。

结果还是比平日喝茶浓了些,多了丝苦味与涩味。

问题便是出现在多出来0.5克身上,多出来的0.5克茶,它们身上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已经超出了我们味蕾的承受范围。

就像一部电梯,它的承载重量是180kg,要是多出1kg,电梯会发出警告。若是强行超负荷运行,是要出问题的。

同理,平时5克茶冲泡出来的茶汤(指快出水情况下),是在味蕾可承受范围内,而5.5克的茶叶,就属于超载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时冲泡,村姑陈会不厌其烦地强调【投茶量】。

《3》

不同茶类的投茶量,该如何控制?

首先,要确认我们是使用什么茶器冲泡,容量有多大,从而再来确认投茶量。

【110毫升白瓷盖碗】

110毫升白瓷盖碗,出镜率较高,它适用于冲泡白茶、红茶、武夷岩茶甚至还可以冲泡绿茶、黄茶,至于用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冲泡时所用的盖碗容量要稍微大一些,若是盖碗太小,条索无法完全安放在盖碗里,易影响冲泡。一般冲泡普洱茶,多数茶友会选用150-20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从8克到10克不等,冲泡后根据口感喜好再进行调整。

红茶(如金骏眉、正山小种)——投茶5克。

白茶(不论新茶、老茶、散茶、饼茶)——投茶5克。

武夷岩茶——投茶8克。

这三组投茶量,均是基于盖碗容量大小为110毫升的基础上。

投茶后,注入沸水,以【快出水】的方式冲泡,得到的茶汤浓淡适中,适合大部分茶友的口味。

为何要强调【快出水】呢?

红茶、白茶、武夷岩茶快出水,可以避免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释放太多,避免出现苦涩味。

【煮茶壶】

煮茶壶大小的选择,这就丰富了,容量从400毫升到1000毫升,大小各异,都有。

那么煮茶壶的使用,该怎么调整投茶量?

此时,要重点看茶水比例已经茶叶的状态。

煮茶时,是直接煮干茶,还是冲泡几次后再煮茶,这将影响最后的滋味呈现。

就以白茶为例,使用煮茶壶煮茶,干茶、叶底状态下,茶水比例是要变化的,就连煮不同品级的白茶,相对的投茶量也要变化。

1.煮干茶

干茶,即茶叶没有经过冲泡,叶片仍旧保持干燥的状态。通常存放不低于三年的白茶,适合使用煮茶法,新茶就不在此考虑范围。

我们统一变量,将注水量都控制在400毫升。

煮白牡丹,投茶2克即可。

煮寿眉,投茶量控制在2.5-3克都可以。

控制好投茶量,才能确保煮出来的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

2.煮叶底

在平时煮茶时,我们也会先将老白茶用白瓷盖碗冲泡了,等到正常冲泡泡不出味道的时候,再改用煮茶法。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使用110毫升白瓷盖碗搭配5克茶叶,故而叶底的总量,是这5克茶。

煮茶时,仍旧是400毫升的注水量,煮第一壶茶时,先加入2/3的叶底。

煮到第三壶时,再将剩下的1/3加入,重新煮茶。这种方式下,可以延长茶汤的滋味风味,让茶变得更耐喝。

如果煮的是武夷岩茶,在400毫升注水量下,煮茶比例就要适当调整,一般投5克干茶就足够,若是放8克,煮出来的茶汤会过饱和,反倒是影响喝茶。

《4》

控制投茶量,告别经验主义!

如前文所述,投茶量将直接影响一款茶的滋味呈现。投茶量少,滋味淡。投茶量多,滋味浓。

而这些重量上的差异,往往来自于随手称。

一茶友,十分有趣,他认为使用秤称茶,很影响美感,跟茶桌格格不入,泡茶全凭手感,就像煮茶放盐,多寡随意。

额……

但是投茶量不准确,才是真正影响美感吧,手又不是机器,要如何控制茶叶的精准投茶量呢?更何况,干燥的茶叶容易碎,要是多放了茶,一泡出来又苦又涩,在茶桌上龇牙咧嘴,又或者是将眉头邹成波浪形……好吧,画风太美无法想象。

不自觉脑补到一个画面:这位朋友买茶,肯定不拘小节,一斤茶(500克)只收到七两(350克)也无所谓。

作为过来人,为了能让我们喝茶更有愉悦感,建议大家还是购买一把小克秤,精确度在0.5克最好,且买的时候体积不要太大,放在茶桌上并不占用空间。

为了茶更好喝,谁还在意所谓的电子秤放在茶桌上没有美观呢。

《5》

投茶靠经验,有着一股天然的随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这种仰天大笑的豪爽,那也得建立在茶好喝的基础上,投茶量随性,很有可能会出现茶汤苦涩的情况。这种苦涩的汤喝进嘴里,有着一种不可描述的苦涩。苦涩味强烈的茶,会动摇茶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为了我们泡的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能够拥有最佳滋味,投茶量还是精准些好!

用户评论

何必锁我心

刚刚尝试了一下不同投茶量泡出的不同口感,真的是大开眼界啊!尤其是那些茶叶专家提到的投茶量对口感和香味的影响,真是不得不佩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原来投茶量不仅影响着茶汤的颜色、味道还能改变整杯茶的气息,我之前都不太注意这个细节。红茶时少则温润,多则浓郁,实在是太妙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朋友们都说岩茶要多放,不然就没有肉桂的那一口香气。但没想到少了投茶量反而能发现细腻的花香,感觉是另一种风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久见人心

喝白茶的时候我试着比平常减少一点点茶叶,结果竟然发现了一丝丝的水果清甜味,原来这么多变化都藏在这小小的一粒茶里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普洱茶老手们总是说要用中等偏低的投茶量,可以慢慢品味出茶的味道变化。这么点小小的调整,让每次品茗都变成一个探索之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最近实验了降低几克红茶的投茶量,发现原本浓郁的茶味变得清新了许多,适合我这个喜欢轻盈口感的人。真是妙不可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白茶如果放得太多,味道会略显厚重,但适当的减少投茶量就能保留那一丝一丝的自然香气。感觉像是找到了茶叶与水的最佳平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p>尝试过岩茶多投点后,那种刺激性的辛辣味太明显了,减一点后口感柔和了很多,真是大有不同的感受。</p>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普洱茶要细品,降低投茶量使得茶汤更细腻润滑,以前没注意的那点醇厚感现在都能尝出来了。惊喜连连!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喝红茶时减少投茶量可以感受到茶叶本身的甜味更加凸显,果胶类成分也发挥了它的香气,茶饮体验大大提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p>以前以为白毫银针是越浓越好,结果适当减量后,那种轻轻松松的清爽感觉,就像是自然界的清新拂过口腔。</p>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岩茶的投茶量真的是门学问,少放点茶叶就能品到那细腻悠长的花果香气,让整个喝茶的过程都变得格外享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p>发现白茶其实对投茶量很敏感,调整一点点就让花香和草香之间的平衡变了个模样。每试一次都是一种新的口感尝试。</p>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兽之美

喝普洱时减小投茶量后,那特有的沉稳味道不再那么霸道,反而变得更有层次感,每一次品饮都是味觉的新发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寻鱼水之欢

<p>红茶里稍微减少茶叶的量,就减少了那种浓郁到极致的甜感,而多了淡淡的优雅与精致,感觉像是找到了新大陆。</p>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对于白茶爱好者而言,细微调整投茶量就是品味不同层次风味的关键。一点点微妙变化,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p>尝试了降低岩茶的投茶量后,那种独特的果香和花香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整个品鉴过程仿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生动对话。</p>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普洱的魅力在于它如何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调整投茶量是掌握其独特滋味的一把钥匙。小小的变化,大大的满足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p>白茶投得少,则清新如风,投得多则醇厚似蜜,小小一粒的茶叶里蕴含着无限可能,对细节的理解让人在每杯茶饮中都能找到自己。</p>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